却只是寻常湘妃竹所制的笛子。九华山的制笛手法,纯熟,却也未十分用心。不功不过而已。料想那制笛的湘妃竹也是从后山顺手取来。
拿到凡间也算是一管难得好笛子。可对乐修而言,未免就太简陋了。
然而保养得却相当好——毋宁说,相对于笛子本身的价值而言,保养得过于好了。
似是以心法长久滋养,使原本并不通灵的凡竹也染了些灵气。日常以软玉脂擦拭,云罗香盒盛放,使其不腐不蛀不湿不燥,韧性足以承受乐修气劲激荡而不开裂。饶是如此,日常吹奏时也显然控制过气劲,以免损坏。
……是以保养本命乐器的规格来保养的。
用在这显而易见的凡器之上,是该说他浪费,还是徒劳?
阿羽一向自有主张,乐韶歌倒也不好草率规劝。
拿到手上转了转,略试了试所承轻重。而后笑问,“可以奏曲吗?”
阿羽想说却没说,想拦却未拦。
——看来是在可与不可的边界。到底是可还是不可,就看她有没有胆量试探了。
乐韶歌当即不再犹豫,再退一步,将笛子纳于唇下。一试音色,便已了然。
于是奏起《云韶乐》。
——云韶乐是有前奏的。
其前奏名为《逐云》,正是横笛独奏。所描述的却不是云,而是一段风。
那风自林下起,初时欢腾无忧,它穿过了竹林、山涧,渡过了白水,催起了水波。它在河谷间追逐嬉戏,吹偃了芳草,吹动了木叶,卷起了花香虫语,不经意间抬头,它便望见了空中的行云。
那行云自在高远,无心却又美好。
风于是喜悦向往,它攀着高山一路急行向上去追逐他。它穿过山林、越过岩石,自鹿和虎的身旁一掠而过。它心无旁骛,直攀山巅雪峰而上。行至山巅它卷雪而起,向着高空行云伸出了手。他几乎扫到了云尾,那也是他们之间最近的距离。
……他没有抓住,云已行远了。
九韶乐里很少有这么欢快俏皮的章节,这一段笛曲算是唯一。
它和九韶乐中其他曲子的风格格格不入,甚至就算在《云韶乐》里也能算得上是节外之音——纵使没有这一段逐云,也毫不影响《云韶乐》的完整。倒是加上了这一节,反给这段瑶池云海之上超然脱俗的“仙乐”,添了些求之不得的怅惘凡心。
故而历代都有人说,这段《逐云》是衍章。本不该有的。
但谁叫九华山是九韶乐的祖庭?祖师爷乐正子留下的初版正本里明明白白记着这一章,九歌门的弟子们也就原原本本的学下来了。
对这一章的存与删,乐韶歌无可无不可。
但她深知这一章的妙处。
阿羽和舞霓不是香音秘境中人,是师父游历时从外境捡回来的。自幼没受舞乐的熏陶,便不比香音秘境所诞孩童那般天生亲近舞乐,能忍下练习之枯燥辛劳。尤其是阿羽,似乎哄他上山时师父连拐带骗给他留下了不妙的心理阴影,上山后他对谁都戒备抗拒,不声不响的一心只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