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带着几分讥讽地道:“早些年自打写信骂过我一回后,我便直接让人将信烧了,纵然送来,我也没看。”
……这一看就是明夷行事的风格,骂到明夷的头上,纵然那是她的生身之父又如何?养大她的可是太皇太后,太皇太后都没舍得骂明夷半句,他白捡一个父亲当,那么多年来从来没问明夷过得好不好,整日让明夷在太皇太后和玄烨身边打听事情,当天下的人都是傻子?
一开始明夷想吧,怎么说都是生父,闹得太僵不太好,装傻的告诉人家,她虽然是太皇太后的外孙女,朝中的那些事,谁都不会让她参与。因此朝廷的事她是一概不知。
如此理由,也是让人挑不出丁点毛病的。
后来那位所谓的生父再没有让明夷打听朝廷的事,信突然就少了。但随着明夷的年龄渐长,又开始打起让明夷进宫的主意,也没有什么,无非觉得明夷和玄烨自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若能当上皇后,对科尔沁来说可是好事。
明夷十一岁便收到这样的信,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让明夷想办法让玄烨喜欢上她,等到明夷到了选秀的年纪,更是让明夷无论如何都要顺利进入玄烨的内宫,成为妃嫔。
打那以后,明夷对科尔沁的来信一直奉行的是,当看戏一样的看着,瞧着有的人能无耻到什么样的地步,刷新她的三观。
后来,明夷装病落选,差点有人就想杀进京来,最后当然杀不进来,因为蒙古出了事。为此,再来的信骂得明夷那叫一个狗血淋头,话里话外都在指责明夷没用!同样想让明夷再参加小选,明夷理他才怪。
至此,明夷几乎接到的都是骂人的信,最最让明夷无法忍受的是生下胤禛之后科尔沁送来的信,明夷同玄烨之间的关系,早料到瞒不了多久,不过,忍了太多,久得明夷不想再忍,直接了当的把信烧了,往后再有同样的信,烧!
“你同父异母的妹妹要参加这次大选。”太皇太后拿明夷也是莫可奈何,怕是科尔沁一直没有得到明夷的回应,才会往太皇太后这边送信,无法希望太皇太后帮着点,按科尔沁那边的人说的话,都是为了蒙古。
出生在蒙古的太皇太后,那么多年来最希望的就是大清和蒙古相安无事。
若是再能继续满蒙联姻,诞下两族血脉的孩子,于两族来说都是好事。
“我额娘只生下我一个,同父异母妹妹什么的,与我有何干系?”明夷淡淡地说来,算是告诉太皇太后,想让她看在同父这个情份上照顾谁,痴人说梦。
明夷的反应都在太皇太后的预料之中,为此,太皇太后道:“告诉你,是让你心里有个数,我能想让你同他们亲密无间?”
太皇太后再了解不过明夷,明夷同科尔沁的关系并不好,从前不好,往后更不可能好。
时时想算计明夷的人,太皇太后亦无意让那样的人靠近明夷。
“好。”明夷表示记下了,想来如果不是因为明夷回了慈宁宫,太皇太后怕是不会特意叮嘱明夷一声。
回了宫,初生之犊不畏虎的人定会不会放过明夷这个现成的台阶,若能靠明夷一步登天,谁能不想。
太皇太后不怕明夷吃亏,言外之意更多是让明夷悠着点,千万不要把人的脸皮都扒下来。
“人不会留在宫里,只要忍过大选即可。”玄烨这会儿终于吃完,出声提醒告诉一句,明夷道:“看来皇上打算对蒙古动手了。”
仅不过一句话罢了,明夷竟然猜到玄烨有何打算,胤禛抬起头看向明夷,不难看出他眼中的惊讶。
“三藩平定,台湾得以收复,若蒙古安安份份,自然不会有动手的那天,反过来,若是他们不肯安份,我只能出手。”玄烨坦然的承认心中的想法,明夷说得没有错,眼下的情况,得看蒙古有什么样的打算,他们安份与否。
“听闻沙俄一再进犯,比起蒙古的不确定,对方剑拔弩张,入侵国土之意,一目了然。”明夷在外面的消息灵通着,大清的情况,闹得沸沸扬扬的,有心听了一耳朵的人,都会知道。
“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诛,这一等包藏祸心的人当然不能容忍。”玄烨并不意外明夷会知道这些事,提起对待那些入侵者的态度,玄烨的眼中闪过冷光和杀意。
太皇太后接过话道:“因为明夷的事,科尔沁那边略有些不满,虽然是明夷不愿意,但是皇上一直不给明夷名分,在他们看来就是皇上的不是。人,得留下。”
有些事,怕是太皇太后和玄烨没有达成协议,因此才会在明夷的面前刻意提起。
“比起让我拥有名分来,倒不如给她一个名分,皇上宫里的女人不少,多一个不多。”明夷自然明白科尔沁那边的人究竟有多恶心,一计不成,定然会再生一计。
留在皇宫的女人最是可怜,偏偏这些人却当做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事。
玄烨这么多年收下的女人不少了,若说玄烨是因为明夷,所以才不肯接受科尔沁送来的女人,毕竟这一位怎么说都是明夷同父异母的妹妹,明夷觉得玄烨大可不必如此,她又不在乎。
听闻明夷风轻云淡的劝说玄烨留下一个女人,虽然话中更带着另一层的讽刺,玄烨竭尽全力的让自己不要生气,终究却是意难平!
“把人留在宫中,你愿意留下?”再是不平,玄烨也唯有忍着,同样问出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