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第一讲读书笔记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中国银行的股东们还把总部迁到了上海,当时的经济界有一个共识,即希望学习美国,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南北分立,以免互扰。上海的12个银行家还发起组建了上海银行公会,这些银行家大多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此时年龄不到40岁,而且全数受过现代金融教育,多数毕业于欧美或日本的名校。在他们的斡旋下,各地公会联合组成了全国银行总会,它成为一个可以与北京中央政府公开博弈、直接影响金融政策的银行家集团。有一例可见他们的独立性和影响力:1920年秋,中央政府决定发行政府债券,上海银行公会以旧债券清偿不力为理由,拒绝认购所有债券。中央政府只好派代表与银行家们谈判,最后同意建立统一的国债基金会,将关税余额作为偿债基金,再由英国人掌控的海关总税务司作为第三方进行管理。中央权威一地鸡毛,可见一斑。

除了金融业,企业家集团还控制了重要的生产资料市场。

当时中国的工业经济中,纺织业和面粉业为最大产业。1910年之后的十年间,日本商人一度控制了这两大产业的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在1919年的&ldo;五四运动&rdo;之后,荣宗敬等人相继组建了由中国商人参股的面粉交易所和纱布交易所,所有会员齐聚一堂,宣誓与日商决裂,由此夺回了生产资料的价格控制权。1920年7月,虞洽卿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票券、棉花、布匹、粮油等均可在此交易,是为中国第一家正规的证券物品交易市场。

在空前自由的市场环境中,涌现出一大批在当时全球商业界都堪称一流的企业家,如棉纺和面粉业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纺织业的张謇和穆藕初,航运业的卢作孚,银行业的张公权和陈光甫,化工业的范旭东,火柴业的刘鸿生,水泥业的周学熙,百货业的郭乐和马应彪,出版业的张元济,等等。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与上一轮的洋务运动时期相比,它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洋务运动的主角是洋务派大臣以及附庸于他们的官商,其工业化的特点是对军事工业的关注,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国营资本为主力,创办大型企业为主轴,到后期则把重点放在铁路、矿务和钢铁等资源性领域。洋务运动因而奠定了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基础。此次工业化则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在此期间,中国完成了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布局。这一特征与1978年之后的中国民营公司的成长路径惊人的类似。

中国民族经济的基础,就是在这一时期基本奠定的。从经济增长率的数据上看,尽管有不同的统计结果,但是,高速增长是一个不争的共识,根据国内学者的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1921年到1922年有一短暂萧条,1923年到1926年为87。151美国的经济史学者托马斯?罗斯基指出,1912年到1927年中国的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5,在世界各国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近百年的现代经济史上,这样的高速增长期只出现了三次,其余两次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和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地方自治的试验

中央集权羸弱,意味着地方自治空间的加大。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三种自治的试验:

一是军阀自治。如张作霖父子在东北、阎锡山在山西、李宗仁在广西、陈炯明在广东,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号称&ldo;模范省&rdo;。其特点是:产业务求完备,自成一体;注重农业、教育和基础设施投资;以邻为壑,家国不分。这都是诸侯经济的典型表现。如统治山西三十余年的阎锡山曾创作《努力实现歌》:&ldo;无山不树林,无田不水利,无村不工厂,无区不职校,无路不整修,无房不改造,无人不劳动,无人不入校,无人不爱人,无人不公道。&rdo;宛如桃花源或社会主义的理想图卷。他在山西境内修铁路,刻意不采用1435米的标准轨道,而修1米窄轨,其意就是&ldo;闭门成市&rdo;。

二是商人自治。民国初年,各地的咨议局以及商人总会拥有财力和武装力量,声势强大。1923年3月,汉口总商会向国内各主要城市的商会发出了一份《保护商埠安全议案》,提出仿效中世纪欧洲的汉萨同盟,建立一个&ldo;真正的城市联盟&rdo;。1924年,直系、皖系军阀交战,上海的行政体系全数瘫痪,时任总商会会长的虞洽卿发动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平定混乱局面,他大胆提出&ldo;废使、撤兵、移厂&rdo;三项主张,要求建立上海非军事区,段祺瑞政府任命虞洽卿为淞沪商埠会办,一时成为上海最高行政首脑。在以后的三年里,总商会成了上海的实际管理机构。企业家阶层的参政和自治理念得到了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呼应,胡适、丁文江等人提出了&ldo;好人政府&rdo;的概念,所谓&ldo;好人&rdo;,就是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ldo;即以从事农工商业及劳动者执政,而除去现在贵族军阀官僚政客等无职业者执政&rdo;。

三是建设模范城市或实验公社。此举以南通张謇为最杰出的实践者,从1903年开始,张謇就致力于家乡南通的城市建设,大生纱厂的很多利润都被他投入到了公共事业上。张謇在这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话剧剧场和图书馆,南通成为当时全国最出名的新兴城市之一,梁启超称之为&ldo;中国最进步的城市&rdo;。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置1000亩地,设想建造一个类似南通的实验城。而荣家兄弟则尝试着在无锡的工厂里搞一个&ldo;劳工自治区&rdo;。后世以他们为榜样的,有重庆北碚的卢作孚和福建集美的陈嘉庚等。

从1894年张謇下海从商到1924年虞洽卿&ldo;会办&rdo;上海,这30年是中国商人阶层的光荣时期,他们逐渐控制了几乎所有的重要产业,并在民间拥有强大且正面的影响力‐‐1922年,北京、上海的报纸举办&ldo;成功人物民意测验&rdo;,投票选举全国&ldo;最景仰之人物&rdo;,70岁的张謇得票数最高。两千年以来,商人阶层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此前从未达到过如此的高度,之后也望尘莫及。

然而,由军阀、商人及自由知识分子共同参与的这些自治试验,最终都被证明是无效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因缺乏广泛的民众基础和政治理论支持,而显得幼稚和缺乏持续性。在一个现代国家,自治政府及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需要自由或稳定的社会环境,在那样的社会内部,各种利益集团以公平协商的方式共存,可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内乱远未停止,暴力随时可能打断和平的努力。因此,白吉尔把这一时期的失败,称为&ldo;一个不自由年代中的自由主义的失败&rdo;,她评论道:&ldo;资产阶级的作为,通常显得模棱两可,缺乏条理和毫无效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它所处的政治地位的性质不那么明确的缘故。&rdo;152

被欢呼回来的独裁者

1926年9月,偏踞广东十年之久的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率领下宣誓北伐,竟在短短的一年内就占领上海、定都南京,继而攻克北京,迫使东三省&ldo;易帜&rdo;,在形式上重新统一了中国。中华民国进入国民党统治的时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