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这是一个恶毒的梦,它充满了报复心理,同时还要再次强调前面曾说过的:伪装性。把更深层的报复隐藏在一个&ldo;浅显的报复&rdo;中。由于这最深层的&ldo;愿望&rdo;过于&ldo;肮脏&rdo;,所以审查机制并没有让它通过,只用了一个带有悬念的爆裂声来满足我的报复心理,然后借此就让我醒来了(去厕所)。
老实说,在写下这个梦的时候我一如既往地纠结了一下,因为这再一次暴露了我那不为人知,也不愿为人所知的想法‐‐哪怕它是一闪而过的。但假如我不写或者有所隐瞒,那么这本书则必将失去其意义,成为满纸空谈和纯理论描述;若是我仅仅采用《梦的解析》原著中弗洛伊德的梦例,恐怕首先是读者们对于一些梦例的亲近感和理解会大幅下降‐‐毕竟那是一个世纪前的欧洲。无论从时代、政治、环境、人文方面看,都有太多太多的不同之处(前面说过,超我的价值界限与所处的社会及人文的价值观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而且那肯定也没有现身说法的讲述&ldo;人人都能梦的解析&rdo;来得清晰、明朗,所以……也甭所以了,就当我是豁出去了,爱谁谁吧,正好借写这本书剖析下自己,外带满足下超我的&ldo;无私&rdo;欲望。
通过这个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梦是如何把看似无关的事物,有目的地组合到了一起,并且还玩了一把超现实主义。其实这个梦还有其他的构架元素,只是相比较之下那不太重要,我就没必要为此浪费篇幅逐一说明了。例如梦中的助理在发型和语气上,也融合了一个客户公司副总(女性)的形象‐‐当时那位副总在与我们公司的某个项目合作上,从最初接洽、制订方案,到中间执行的时候都十分善解人意,从不刁难,并且还拿出了很多自有资源来帮助我们,等等。总之,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简而言之就是,梦在元素选择上,就好比我们用一些看似零碎的积木搭建出漂亮的玩具大楼一样‐‐有其目的性。
那么关于&ldo;深刻的印象&rdo;和&ldo;看似毫无联系的印象为什么联系到一起&rdo;的问题,没必要再在这里举更多的例子了(后面会有弗洛伊德所收集的及我所收集的梦例来展示给读者)。那么让我们接下来说构建梦的其他主要元素吧。
二、最初的烙印
想必读过弗洛伊德著作的读者都会比较熟悉&ldo;受童年经历影响所形成的梦&rdo;这一理论。不过为了照顾那些并未读过弗洛伊德任何著作的朋友,我们还是从基础说起吧。
很多人都有过&ldo;在清醒状态下忘记的童年经历重现于梦境中&rdo;的情况。但由于审查机制的原因,很多梦在醒来后就会快速地把梦的大部分细节完全忘记‐‐假如你还记得前面所描绘过的审查机制,那么你一定很清楚为什么我们在醒来后会快速地忘掉一些梦。简单地说,因为梦的核心内容之所以出现在梦中,是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审查机制而在最初就被干掉了,成为了潜意识。而梦为这种被压抑的念头提供了释放口(当然,经过了伪装)。释放达成后,那部分达成的&ldo;愿望&rdo;又重新回到潜意识中(不见得是被再次压制,很可能仅仅是储存),但此时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毕竟那是曾经得到过满足的‐‐在梦里(也正是这样,我们所承受的很多压力都得以宣泄,而保障了我们精神状态的健康,即:稳定在常态)。而梦的很多素材又都取自于童年经历,所以要想确定这些童年经历进入到梦的频率,那是相当的有难度。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曾举过一个例子:&ldo;一个30多岁的医生告诉我,他从小时候到现在常梦到一只黄色的狮子,而那形象他甚至可以清晰地描绘出来。但后来有一天他终于发现到了&lso;实物&rso;‐‐一个已被他遗忘的瓷器狮子。他母亲告诉他,那是他儿时最喜欢的玩具,但他却一点也记不起来这东西曾存在过。&rdo;
为了强调这种现象,我特地收集了更多的例子,如下:
(1)我曾有很多次梦到自己站在一个白色的地方,然后什么东西冲了过来撞到我的头。那个疼痛感每次都能把我从梦中弄醒,当醒来后那个疼痛也就立刻消失了,也就是说疼痛感仅仅出现在梦里。
后来我妈告诉我,在我两岁的时候,我曾在一大块倾斜的冰面上摔倒,头磕在一个水泥台子上流了很多血。现在假如细看我的额头仍能看到那个伤疤。但这件事我不记得了。
(2)我一个朋友说他有那么一阵儿会梦到个很阴郁的场景,那地方墙很高,并且仿佛有很多张人脸排列在墙上。几年前他终于明白这个场景的出处了,那是一个放骨灰的地方。而家人说在他4岁那年爷爷去世后,家人曾带他去过某公共骨灰停放处(假如读者对北京很熟悉的话想必对&ldo;八宝山&rdo;这个地名一定不会陌生‐‐就是那里)。这个经历令他很惊讶,因为他丝毫没有自己曾去过的印象。
(3)前不久一个记者告诉我,她曾梦到过被一群纸巾盒那么大的黑色小狗龇牙咧嘴地追着咬‐‐这是源于她那喜欢恶作剧的哥哥:在这个记者很小的时候,她哥哥曾用一只会动的黑色玩具小狗吓唬她,而当时她真的被吓着了,甚至哭到背过气去(她哥哥因此而挨了一顿狠揍)。
好了,我认为不用再说更多的例子了,这些都可以证明梦能够还原很多曾被我们所遗忘的事物。有相当多的记忆训练机构都因此而深入探讨,并且用这点来说明&ldo;我们其实清晰地记住了每一件曾看到过的东西或者物体(包括文字及动作)&rdo;……对于那些机构的真伪我没兴趣去辨析。我认为重要的是:为什么会这样?
在说清这个疑问前,先要请求读者们原谅我另一个问题。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曾强调,很多人成年后的梦所满足的是来自于童年的愿望,并且还举了一些例子。而在这个问题上,我除了&ldo;请家长的梦&rdo;之外再也没有找到更多的例子来证明这点,所以我必须承认我对这个观点是有些质疑的。在没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不想搬来《梦的解析》中的大段文字来糊弄事儿。同时我认为:假如自己都不能信服,那么更不可能清晰地讲解出来并且让人信服。如果今后我有了足够的梦例来说明验证这个问题,并且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并可作详尽分析的话,那么我们再来就&ldo;大多数梦是满足童年愿望&rdo;这一理论进行讨论。所以目前在这个问题上,这本书也就是我的态度是‐‐暂时有所保留。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疑问:我们为什么会遗忘掉很多童年的经历和景物,而梦又为什么会那么清晰地把它们还原?
第18章素材从哪儿来(2)
关于这点,请读者们允许我暂时超越出《梦的解析》中所说的纯理论部分,从现代解剖学和脑神经外科说起。
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儿,脑神经医学领域内最新发现我们大脑灰质内部的海马体,有记忆储存的功能。但是这个记忆储存体是没有任何辨析能力的,给对了指令就能提取,至于提取的是什么,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完全跟海马体无关。假如我这么说你还不明白的话,可以打个比方,海马体就相当于电脑的硬盘,你想搜索自己电脑上的某一个图片文件,输入编号&ldo;9&rdo;,那么所有文件名中包含&ldo;9&rdo;这个数字的文件都会被搜索出来,但至于那是个图片文件还是程序文件,或是文字文档还是视频文件,就不是硬盘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