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馒头说论语 > 第64章(第1页)

第64章(第1页)

【现实解说】到了新环境,或者本身资历浅,这个时候要多干活少提条件,有好处的时候不要去争。这样的话,人人都会喜欢你,你的机会就会很多。

136(1222)★★

樊迟问仁。子曰:&ldo;爱人。&rdo;问知。子曰:&ldo;知人。&rdo;樊迟不达,子曰:&ldo;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rdo;樊迟退,见子夏曰:&ldo;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lso;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rso;何谓也?&rdo;子夏曰:&ldo;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rdo;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ldo;爱人。&rdo;樊迟问什么是知,孔子说:&ldo;了解人。&rdo;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ldo;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rdo;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ldo;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知,他说&lso;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rso;。这是什么意思?&rdo;子夏说:&ldo;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rdo;

【解析】上面问过一次仁了,结果樊迟没整明白,于是过几天又问这个问题。孔子挺烦他,所以回答问题都很简单,就两个字。樊迟接着问知,孔老师又是两个字打发,樊迟弄不明白,但是他很倔,弄不明白就接着问。孔子被他问得没办法,又蹦出十个字来。别小看这十个字,这十个字在当时也是文言文,比孔子通常的话都难懂,樊迟更弄不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再问了。没办法,去问最有学问的师兄子夏,于是子夏给了解释。解释之后的樊迟更糊涂了,舜和汤再牛,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其实,子夏也是瞎扯淡。孔老师的说法,是用了好人,坏人也会变好;子夏的解说,是用了好人,坏人就会离开。

不过,最扯淡的还是孔老师。人家樊迟就是一个给你赶车的司机,你跟人家说治理天下的道理。这是孔老师的正常做法吗?当然不是。在这里,那个诲人不倦,谆谆教导的孔老师不见了,一个说话很不耐烦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了。

人老了,性格就有些怪。孔子老了,远没有从前那么有耐心。

什么是仁?这里孔子的回答是&ldo;爱人&rdo;。什么是&ldo;爱人&rdo;?樊迟没问。如果问,答案估计也是尧舜禹汤文武之道。

【现实解说】宇文士及在隋炀帝的时候是个专门拍马屁的奸臣,到了唐太宗手下,就成了仗义执言的人。问他为什么,他就说隋炀帝喜欢别人拍马屁,而唐太宗喜欢仗义执言的忠臣。

所以,有什么样的头,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有什么样的下属,就有什么样的头。

137(1319)

樊迟问仁。子曰:&ldo;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rdo;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ldo;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改变。&rdo;

【解析】樊迟又来问了,孔子的回答看上去堂堂正正,其实还是不耐烦,因为这三句话都是套话,完全不是针对樊迟的不足。这三句话的意思概括为一点:别那么多问题了,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勤勤恳恳就行了。

孔子的态度和回答对樊迟的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打击,樊迟也看出来老师不喜欢自己,因此对自己的智商和前途失去信心,这才有了樊迟想回家种地的想法和对话(见第十二部分)。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老师冒出这句话来,相当于现在说&ldo;就算是捡垃圾&rdo;,可以说是很伤自尊。

孔子对樊迟,可以说确实是有失风范。当然,人老了,性格是会变的,即便是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

什么是仁?樊迟再也不想问了。

【现实解说】如果对学生讲都是空泛的大道理,那就等于是在害学生。

138(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ldo;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rdo;请问之。曰:&ldo;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rdo;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ldo;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rdo;子张说:&ldo;请问哪五种。&rdo;孔子说:&ldo;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rdo;

【解析】这是子张应该得到的答案,因为子张喜欢的就是宽泛的大道理,给他的一定也是这样的道理。

仁是什么?孔老师说:恭宽信敏惠。道理很好,适用于整个宇宙。每个人问,都可以是这个答案。所以,等于没问。

【现实解说】道理越宽泛,就越没有标准,越没有可执行性,就越没有用。用来指导个人的行为,这个没有任何用。现实生活也是这样,给人好的建议一定是具体的、简单的、可执行的。

139(33)

子曰:&ldo;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rdo;

【译文】孔子说:&ldo;一个人做不到仁,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做不到仁,他怎么能运用乐呢?&rdo;

【解析】这段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做不到仁,懂得礼又怎样呢?一个人做不到仁,懂得乐又怎样呢?

从这段话在《论语》中的位置来看,恰好接在&ldo;八佾舞于庭&rdo;和&ldo;三家者以雍彻&rdo;的后面,因此可以认为这段话是在指责三桓家族。孔子认为,虽然三桓在礼乐的形式上能够做得很好,但是他们违背了周礼的本质,那么就算他们能够&ldo;八佾舞于庭&rdo;和&ldo;三家者以雍彻&rdo;,又怎么样呢?

仁是什么?孔子在这里的意思,仁是周礼的本质,而各种礼制礼仪和乐不过是表象。

可是话说回来,人家三桓就算不仁,又怎么样呢?

【现实解说】这段话可以做一个现代汉语的翻译,也适合现代社会。&ldo;人如果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给领导送礼人家也不会收;人如果人际关系处不好,请同事唱歌人家也不去。&rdo;

1310(47)

子曰:&ldo;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rdo;

【译文】孔子说:&ldo;人们的错误,总是来源于他的生活环境。能够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就是知道仁了。&rdo;

【解析】这段话的解释历来也是没有定论,看似简单,说起来就发现不是那么简单。

要说清楚这段话,先要弄明白&ldo;党&rdo;是个什么东西?最原始的解释是&ldo;公开的秘密团体&rdo;或者&ldo;秘密的公开团体&rdo;,进一步解释是&ldo;基于利益关系而结成的同盟&rdo;。但是,在《论语》中,绝大多数的意思是&ldo;乡党&rdo;,也就是居民聚居区的意思。

那么,在这里应该是哪一种含义呢?此前的说法,多取第一种。但是,应该是第二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