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西方美学史真正奠定了悲剧的基础 > 第63章(第1页)

第63章(第1页)

我不同意那些认为诗的美就在于虚构离奇的人。因为正如真实对历史的自由是应有的约束。逼真对诗的自由也是应有的约束。……一个诗人可以超越自然的实在的作品,但是决不可以超越自然的可思议的可能性。(10)(重点是引者加的)

历史要真实,真实就是符合已然事实;诗却要逼真,逼真者于事不必已然,于理却必可能;它可以虚构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造出&ldo;第二自然&rdo;来,但是决不可以违反自然的理性和规律。从亚理斯多德指出诗与历史的分别以后,关于&ldo;真实&rdo;和&ldo;逼真&rdo;的话说得很多,霍布士的这几句话说得最为简赅透辟,在精神实质上是符合现实主义的。

关于美与善和丑与恶的联系和分别,霍布士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看法:

有三种善:在指望中的善,即美;在效果上的善,即欲念所向往的目的,叫做愉快的;以及作为手段的善,叫做有用的,有利益的。恶也有这三种。

‐‐《巨鲸》,第六章

从此可见,美还是一种善(丑也还是一种恶),所不同者通常所谓&ldo;善&rdo;不外是&ldo;欲念所向往的目的&rdo;或是达到这目的所须采取的手段。满足欲念,所以是愉快的;帮助实现目的,所以是有效用的;至于美则指&ldo;凡是由某种明显的符号使人可指望到善的东西&rdo;,这种符号表现在&ldo;形状或面貌&rdo;上,这就是说,美是善在&ldo;形状或面貌&rdo;上的&ldo;明显的符号&rdo;,使人见到这种符号,就可以&ldo;指望&rdo;到善。所以善是美的内容,而美是善的表现形式。丑与恶可以由此类推。这个看法的优点在于既见出美与善的联系,又见出美与善的区别。它和后来康德的&ldo;美是道德精神的象征&rdo;的看法有些类似。

霍布士对可笑性或喜剧性这个审美范畴也提出过独创的见解。他指出&ldo;习以为常的事不能引人发笑,引人发笑的都必定是新奇的,不期然而然的&rdo;,笑的原因在于&ldo;突然发见自己的优越&rdo;,因此他对笑下了如下的定义:

笑的情感不过是发见旁人的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人们偶然想起自己过去的蠢事也往往发笑,只要那蠢事现在不足力耻。人们都不喜欢受人嘲笑,因为受嘲笑就是受轻视。

‐‐《论人性》,参看《巨鲸》第六章

笑的突然性和不期然而然的情况后来被康德采用到他的学说里。&ldo;突然荣耀感&rdo;可以解释&ldo;嘲笑&rdo;一类现象,但不一定能解释一切笑与喜剧性的现象。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霍布士的著作里都已大致奠定,所以他应该是最有资格代表这一派哲学的人,但是过去美学史家们往往不选他而选洛克(johnlocke,1632‐1704),主要的理由在于洛克对后来经验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就思想的独创性以及深度和广度来看,霍布士实在洛克之上。洛克的《论人的知解力》不过是就霍布士思想的某些部分加以发挥和修正。例如霍布士已注意到观念联想的事实,洛克给这事实确定下一个为后来人一直沿用的名称,即&ldo;观念的联想&rdo;(asciationofldeas)。他也修正了霍布士,霍布士只承认感觉为一切观念的来源,洛克却认为观念除感觉之外,还有在心理功能方面的一个来源,就是反思(reflection)的能力。在美学方面,洛克的贡献并不多。他的关于&ldo;巧智&rdo;和判断力的分别所说的一段话是爱笛生和后来人所常援引的:

巧智主要见于观念的撮合。只要各种观念之间稍有一点类似或符合时,它就能很快地而且变化多方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想象中形成一些愉快的图景。至于判断力则见于仔细分辨差别极微的观念,这样就可避免为类似所迷惑,误把一件事物认成另一件事物。这种办法(判断力所用的)和隐喻与影时(巧智或想象力所常使用的两种修词格‐‐引者)正相反,而隐喻与影射在大多数场合下正是巧智使人逗趣取乐的地方,它们很生动地打动想象,受人欢迎,因为它的美令人不假思考就可以见到。如果用真理和理性的规则去衡量这种巧智,那对它就会是一种唐突,因为这样办,就会显出它并不符合这类规则……

‐‐《论人的知解力》,第二卷,第一一章

不难看出,这里所指出的分别正是霍布士所曾经指出过的求同与辨异的分别。像当时一般新古典主义批评家一样,洛克把想象和&ldo;巧智&rdo;等同起来,把它窄狭化到隐喻和影射的运用。他以施恩惠的口吻,宽容想象的产品&ldo;不符合真理和理性的规则&rdo;。

洛克对诗和艺术抱着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的态度。他在《论教育》里劝父母不让儿童学诗,要&ldo;把他们的诗才压抑下去,使它窒息&rdo;,&ldo;因为在诗神的领域里,很少有人发现金矿银矿&rdo;,&ldo;除掉对别无它法营生的人以外,诗歌和游戏一样不能对任何人带来好处&rdo;。这番话倒可以生动地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极不利于诗和艺术的发展。

三夏夫兹博里

经验主义是十七八世纪英国的主要思潮,但是当时也还有一股次要的对立的思潮,那就是剑桥派的新柏拉图主义。夏夫兹博里(theearlofshaftesbury,1671‐1713)是接近这一派的。(11)他出身贵族,早年曾受过洛克的教育,但是他对洛克以及霍布士的哲学思想却坚决反对。争执的焦点在于人是否生来就有道德感(包括美感)的问题。霍布士曾力图证明人在一切方面都从自私的动机出发,道德不过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方便,趋善避恶其实只是求奖避惩。洛克则认为人心本来是一张白纸,一切知识都只是感官印象的拼凑,没有先天观念,也没有先天的道德感。夏夫兹博里反对这些学说,因为它们都把世界和人看成单纯的机械,使人类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在人性中找不到根基。他在给一位大学青年的信里指责洛克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