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也害怕得出这个结论。
既然收据还留在厨房,那么她跟弗兰基一起出去采购又回到别墅的情况便是事实了。然而,在车里睡着,然后在温室发现博士的尸体,这些都只是艾琳单方面的证词。如果那是伪证,那他们目前为止进行的讨论就无处落脚了。
“我无法否定那个可能,只是——”涟用冷静的声音镇住了有点混乱的约翰,“我认为,艾琳做伪证的可能性很低。”
“理由何在?”
“她在温室被发现时,双手捆在身后,而且还是不可能自行完成的捆绑方式。由此可以证实,除她以外,现场曾经存在另一个人。其次,如果她本身参与了犯罪,那完全没必要特意做出‘我被关在温室里’的证词。因为两次制造密室状态,反倒会引来多余的怀疑,降低自己证词的可信度。她只需说‘正要进入温室时遭到袭击’就足够了。她甚至不需要提供‘看见博士尸体’这种信息。往极端说,如果只想限定犯罪时间,单纯一句‘二十一时遭到袭击,醒来后已经被绑住’就可以了。因为证词包含的具体信息越少,就越能把破绽维持在最小限度。”
约翰似乎不得不认同涟的推论,低声沉吟了两句:
“可是,如果不是艾琳小姐,那你说的共犯究竟是谁?动机何在?坦尼尔博士和槙野茜为什么要死?”
凶手提前知道弗兰基在案发当天的动向。与此同时,在凶案发生前一刻,艾琳还被扔在车里不管。反过来讲,就是凶手漏掉了艾琳——是否可以认为,凶手并不知道有人与弗兰基同行?
那样一来,坦尼尔研究室成员就自动排除了嫌疑。因为正是弗兰基本人在研究室内招募一起去别墅的人。
凶手不是研究室相关人员,而是弗兰基的私交?
“目前我们还无法缩小可能性范围。”涟摇着头说,“可以想象一连串事件都发端于‘爱丽丝’的日记……然而日记内容究竟有几分真实,最后的日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这些我们都无法判断。因此,再怎么建立推论,都只是臆测而已。”
“关于那本日记,里面提到的人都证实身份了吗?”
“爱丽丝”和艾琳,“爸爸”和坦尼尔博士,以及——“牧师”和罗宾·克利夫兰究竟有什么关系?
“首先是艾琳——从结论来说,她并不是现在这对父母的亲生孩子。”
——我是谁?
玛利亚想起课堂笔记上的字迹……果然如此啊。
“我们已经向她父母——迪利特夫妇确认过了。艾琳是他们从孤儿院领养的女儿。保险起见,我还对比了双亲和艾琳的血型。父亲是o型,母亲是ab型。而艾琳是ab型,亲子关系基本不可能成立。”
“你怎么知道,她母亲不也是ab型吗?”
玛利亚刚提出疑问,左右两边就射来无可奈何的目光。
“索尔兹伯里警监,你在开玩笑吗?”
“这可是遗传规则的典型例子,你身为警官竟然不知道吗?包含人类在内,众多生物都带有彼此支撑的两套染色体。在繁衍后代时,父亲和母亲各遗传一套自己的染色体。用abo血型来说,a型的染色体为‘aa’或‘ao’,b型为‘bb’或‘bo’,o型为‘oo’,ab型则是‘ab’。放在迪利特夫妇身上,只要不是顺式ab这种极为罕见的血型,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都是‘o’,从母亲那里则继承‘a’或‘b’。那么孩子得到的组合就是‘ao’或‘bo’——只能是a型血或b型血,不可能是ab型。真是的,没想到你连这种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要是让你父母知道,肯定也想重新确认一下你的血型了。”
“吵死了!”
这讨人厌的下属怎么每次都多说半句话。
“艾琳不是迪利特家的亲生孩子,这我知道了。那她是何时被领养的?原本又是谁家的孩子?”
“他们拒绝回答。而且领养时,迪利特夫妇也跟孤儿院约定,尽量不让艾琳本人听到与身世相关的信息……不过我认为,其实她真正父母的意愿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或许迪利特夫妇也不知道艾琳真实父母的身份。不过我准备从另外的途径展开调查。”
“那对夫妻的履历你查了吗?”
“他们都是很普通的u国公民,并没有确认到与敌对国家及可疑组织的联系。”
纯粹是出于善意的领养吗?
已知艾琳与迪利特夫妇没有血缘关系,那么根据日记和课堂笔记的提示,她就有可能是坦尼尔博士的女儿了。
可是,那跟坦尼尔博士被杀害又有什么关系呢?
另外,日记跟这次一连串的事件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中必定存在某种关系。然而,她完全想不到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涟所说,日记本身的可信程度就存疑,这让情况更复杂了。
如果创造了蓝玫瑰的“爸爸”真的遭到杀害,那这次被杀的坦尼尔博士又是谁?“爱丽丝”和艾琳,“牧师”和罗宾有什么关系?
——“七十二号样本在看着你”。
日记上写的“怪物”,莫非就是涟说的共犯吗?
另外,“埃里克”和“爱丽丝”后来怎么样了?
时至今日,为何他们之间再次发生了谋杀……
“还有呢?弗兰基和罗宾的身份查到多少了?”
“关于坦尼尔博士,我们只查到高中以后的履历,目前无法确认是否有家人和亲属。不过弗兰基好像从高中开始就一个人生活——可能因为多次搬家,居住地记录存在很多空白,在c州定居后也依旧维持单身。看来是确实没有关系亲密的家人。或许,博士从一开始就是孤零零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