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哎哟哟,这孩子跟阿明一模一样。嘴硬是不饶人哩。看样子邦子也真够受啦。&rdo;
这时,亘的妈蚂,对奶奶而言的&ldo;媳妇邦子&rdo;‐‐三谷邦子,装作完全没听见。
&ldo;妈妈从千叶奶奶处得到那样体贴的话,是结婚十年来第二回。&rdo;妈妈事后说过这样的话。
亘被问及为何与奶奶争吵,便答道:&ldo;我问奶奶,既然海水浴之后不能吃刨冰,那奶奶怎么还在卖刨冰呢?&rdo;
妈妈听了笑出了声。三谷明的老家在房总半岛的海水浴场开了间饮食店,叫&ldo;大滨&rdo;,拥有海边服务设施的经营权。最繁忙的时候,连奶奶都出马制作刨冰。
&ldo;你说的有道理。&rdo;
邦子摩挲着亘的头,说道,&ldo;你也没说错,可是太抠死理。遗传上你爸的脑筋了。&rdo;
据说为父的三谷明本人口后听说了此事,神情略有不快,说那事纯属小孩子强词夺理。跟爱讲道理、讨厌不合理的事完全不是一码事。不妨说,得罪人之处在于抠死理。
总而言之,在这种性格的亘说来,这一类幽灵流言,存在许多离奇古怪的地方。
而所提及的三桥神社旁的大厦,准确地说,是在建的大厦,还没有落成。它位于亘上学的半路,亘每天来都经过那里,所以亘也很熟悉,流言首先在这一点上就不准确,
说实在的,这栋大厦一直处于在建状态。开始施工是自亘由二年级升上三年级的春假(寒假),所以已是两年多前的事了。地面八层楼的钢筋骨架已搭好,整个地面用蓝色乙烯防水布包严了,至此为止进展顺利,但此后工程却完全停顿下来了。仅以亘所留意的情况来看,工程人员不见了踪影,工程所使用的重型机械也不再出出入入。没多久,蓝色的乙烯防水布换了另一种。上面印着的工程公司的名字变了。
然而,用邦子的话来说,之后防水布又换了一次。工程公司的名字也随之改变。不过之后便毫无变化,在建中的大楼没有竣工,依归蓝布掩面怯于示人,它俯视四周的房屋,瑟瑟而立。原先挂在前面的牌子‐‐建筑计划通告&rdo;,也自某日起看不见了,从此消失。
&ldo;恐怕是施工队和承包公司之间发生纠纷,工程停止了吧?近来这种事情并不稀罕。&rdo;
亘碰巧听见父亲这么说,只觉得新鲜,而且,随即就忘记了。不过,邦子后来听说了许多情况。
三谷家住在有近二百户人家的大型公寓楼里。公寓住宅是亘一出生时就买下,搬了进来。三谷夫妇不爱与左邻右舍打交道,所以选择了公寓住宅,但既然有了孩子,因孩子而必须的交往也就少不了。亘也在公寓楼里交了几个朋友,一起搭幼儿园的交通车。邦子也有了&ldo;孩子的妈&rdo;朋友圈子。这样认识的邻近朋友之中,有一位是当地房地产公司的社长夫人,她对本地区的情况很了解。邦子有一天与她闲聊几句,顺便就获悉三桥神社旁的&ldo;可怜的大楼&rdo;的详情。
&ldo;我一直很在意的,不过那株大楼并不属于三桥神社。&rdo;
三桥神社在当地历史悠久,据说出现在江户时代的古地图上,渊源甚正。
&ldo;神社占地很大吧?说是要维持下去太难了,于是就在翻修神社大殿时,把空着的地卖掉了。大楼就建在出售的地皮上,所以拥有者不是神社。&rdo;
据说买地建大楼的是总公司位于神田的&ldo;大松大厦&rdo;公司,这家公司是做包租大厦的,&ldo;大松大厦&rdo;还在东京各处拥有物业,既然达到神社与之交易的程度,可见是可靠的。但却不是大企业。据说是家社长一人说了算的私人公司,社长名叫大松三郎,给人颇为旧派的印象。
亘一家所住的区域,在东京东面,属所谓的&ldo;下町&rdo;‐‐平民区,从前尽是街道小工厂,但其实上下班到市中心的时间仅三十分钟左右。有出入方便的好处,所以近十年来公寓住宅的开发急速发展。市街面貌随之大变,社长夫人身为本地人,称之为&rdo;整个区域简直就像是嫁入豪门了。刮目相看啊。&rdo;
亘的父亲是千叶出身,母亲的乡下是小田原,所以并不能百分之百地体会当地人的感触,伹也有一些实际感受,例如&ldo;此地还是热闹而易于居住的&rdo;。雨后春笋般蛹现的新公寓楼,售价绝不比市内旺地逊色,只需看看广告就很清楚了。所以,买下神社旁的地皮建包租大楼的主意,感觉上不坏。事实上,&ldo;大松大厦&rdo;公司是花了很大价钱的。
&ldo;既然旁边是神社,承租者不慎重筛选可不行啦。那边虽然是商业区,但紧挨的就是第一种住宅专用区,&rdo;
邦子将从社长夫人处学来的词儿现炒现卖,作出说明,
&ldo;不过。什么咖啡馆、美容院、补习班之类的,好像都盯上这儿了。据说高层预定做出租公寓。不过嘛‐‐&rdo;
钢筋骨架搭起起之后不久。第一间承建的承包公司便破了产。&ldo;大松大厦&rdo;连忙寻找一家承包公司,但这种工程半途接手,动起工似乎比正常情况下要麻烦的多。为此又要花上相应的钱,所以总是找不到条件合适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约两个月的空白期,好不容易才找到新的承建公司,可以继续工程了。这时候,便更换了蓝色的防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