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晏晏回头,就看见苏琪疯了一样地冲了过去,一把抱住那个高高瘦瘦的假小子,“学姐!你怎么来了?你是来看我们的么?你找到工作了么?”
“啥?学姐?”
“卧槽,这不是孟婕学姐么?”有认识孟婕的男同学惊呼出声。
找不到工作甚至想要放弃考古的孟婕学姐怎么来了?怎么还剃了个大平头啊?
这模样真是刚的很,从头到脚都写着谁说女子不如男。
孟婕笑得咧出八颗白牙,对着苏琪笑,也对着他们笑,“算是暂时找到工作了吧,刘教授让我来的,再实习一次,给你们当小组长。”
“哈?我们不缺小组长啊?”苏琪一脸懵。
林晏晏走近,听见这句话,心里接了一句,“现在缺了,褚云离队了。”
褚云的离队让考古队的同学们难过了好几天。
特别是他们这个小组,陡然换了个组长,行事风格都完全不一样,确实有点不适应。更何况褚云很好,很好很好,几乎是润雨细无声地鼓励着他们,支撑着他们。
这么好的一个顶梁柱忽然离开,真是有些不得劲。
好在同学们对孟婕的印象都很好,孟婕也收到过同学们的信,对同学们更是不错。
彼此磨合下来,也算慢慢适应了。
后两个星期,疆大新闻系的同学也离开了。
谁也没想到,临走的时候,邓秦一大小伙竟然在饭桌上哭了。
他说:“我马上就要去实习了,我其实挺迷茫的,原本想着那就混日子过吧,反正现在也没几个真记者了,不过都是资本的喉舌,利益的喉舌。可是看到你们,真正了解你们所坚持的东西,看到你们苦中作乐的样子,我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童年时候的梦想,其实以前,我一直想做个调查记者。”
说着,他有点不好意思,咽了咽口水才继续,“我小时候,其实也是三羊奶粉的受害者,只是我吃的不多,所以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如果不是当时的调查记者,凭着一腔孤勇撬动资本,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孩子被害,我也可能深受其害。所以我小时候的梦想一直是做记者,做真新闻。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在瞎几把过,所以我也觉得那就算了吧,也跟着瞎几把过吧,能赚钱就行了。可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总觉得这样好像对不起我自己。”说完,他还不忘咬牙切齿地吐槽,“你们考古队有毒!”
林晏晏低笑,恨不得猛点头,可不是有毒么?
这都是一帮子什么人啊?
放在抗战时期,这队伍里有一半能成舍身忘死的抗日英雄。
褚云刚走不久,林晏晏就给褚云发了条微信,问他:“我能帮得上什么忙吗?”
褚云的回复十分老干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再之后,他就没和她说过话了,在考古队的小群里,他也没再吱过声。
日子还在继续,冬天也好像来的特别快。
外头的风更大了,卷起的沙能打得人脸疼,大家干活时都换上了厚手套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