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宋王朝赵匡胤分集剧情介绍 > 第43章(第1页)

第43章(第1页)

绍熙五年(1194)十月的一天,宁宗召倡优们进宫演戏,韩侂胄特别安排,让戏子峨冠阔袖,扮成朱熹讲学模样,并把朱熹倡导的性理之学擅改为诙谐迂阔的空淡,让宁宗感到轻浮好笑。韩便向宁宗说道:&ldo;朱熹所讲道学实是伪学,毫无用处,此人不可再用。&rdo;当时一些文人在诗词、文章里也时或斥责其道学的空谈性理、无用误国。宁宗本来就不太喜欢这个古板的教书老头,便正好下诏解除了朱熹的侍讲官职。朱熹只得带着提举宫观的闲职,回到福建崇安,在家乡召徒讲学,从此被逐出政坛。

庆元二年(1196),朱熹在家讲学,听到朝中一些大臣无辜被害,上章力辞其闲虚职名,以表愤慨。而权臣见辞章,又奏劾朱熹十大罪状,下旨削去朱熹职名。学生蔡元定等也被指责佐熹为妖,编管道州(今湖南道县)。这十大罪状中,虽有许多诬蔑不实之词,但在用一些事实揭露其道学的虚伪方面也不无价值,如揭发讥讽朱熹&ldo;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谓其修身可乎?&rdo;&ldo;据范染祖业之山,以广其居而反加罪其身&rdo;等。朱熹在《落秘阁修撰依前官谢表》中也承认:&ldo;私故人之财,而纳其尼女,规学官之地,而改为僧坊。&rdo;不久,朝廷又加以&ldo;伪学逆党&rdo;的罪名,进行大肆迫害。朱熹作为&ldo;伪学&rdo;之首,被官员学人们纷纷横加指责和攻击,所有著述被查封,甚至有人上书乞斩朱熹。其门徒有的进山隐居,不敢露面;有的易衣冠,狎游市肆,以示与&ldo;伪学&rdo;划清界限。朱熹晚年就在如此寂寞惨淡的境遇中,遭受煎熬。

庆元六年(1200),朱熹在悲愤交织中病卒,享年七十一岁。官府的罪名约束和严密监视,使其众学生不敢前来奔丧吊唁,葬礼十分凄凉。这位一生为封建统治呕心沥血的思想家,结果却被统治者列为&ldo;伪学之师&rdo;而含恨离开人世。他的有关&ldo;理学&rdo;的思想体系全被作为&ldo;伪学&rdo;,受到禁锢和排斥,朝廷还立《伪学逆党籍》,株连所及,有记载的就有五六十人。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朱熹&ldo;理学&rdo;思想的理论价值愈来愈被统治者所赏识,也愈来愈被推崇。朱熹死后第九年,朝廷就诏赐朱熹遗表恩泽,&ldo;谥曰文&rdo;,称&ldo;朱文公&rdo;。次年,追赠朱熹为中大夫、宝谟阁学士。嘉定五年(1212),把朱熹《论语&iddot;孟子集注》列入字学。到宋理宗时,皇帝进一步认识到&ldo;理学&rdo;有补于治道,遂特赠朱熹为太师,追封信国公,按祭祀孟子的礼仪来祭祀朱熹。宋度宗进一步下诏朱熹故乡婺源为阙里,&ldo;赐(朱)文公阙里于婺源&rdo;,已有把朱熹抬高到孔子相当地位的味道了。

元代时,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复科举。这样,朱熹理学的官方统治地位渐次确立。后又下诏在婺源兴建朱熹祠庙,命其五世孙朱勋管理,受历代统治者的朝拜。到至正二十二年(1362),改封朱熹为&ldo;齐国公&rdo;,追谥朱松为&ldo;献靖公&rdo;,又改封&ldo;粤国公&rdo;。明代太祖、成祖都极尊崇朱学,不但继续以其为官学,规定《四书五经》、《性理》、《通鉴纲目》、《名臣奏议》等为读书和科举的范围,且下令天下学宫,祭祀朱熹,朱熹后裔可世袭爵禄,朱熹几乎取得与孔子同等的地位。清康熙令编《朱子全书》,且亲为作《序》,直把朱熹喻孔子,预言&ldo;朱子立亿万世一定之规&rdo;。康熙五十一年(1712)谕旨,朱熹的牌位从孔庙东庑先贤之列移至大成殿&ldo;十哲之次&rdo;,配享先圣,其统治地位已无可动摇。

朱熹被抬入孔庙,理学被捧为官方御用哲学,甚至许吐司人把程朱理学诸籍与衣食完全等同起来。有学者认为,朱熹独能兼孔、颜、曾、孟之长。有人说:&ldo;天不生孔子,三代以上如长夜;天不生朱子,三代以下如长夜。&rdo;朱熹有这样一句话:&ldo;非徒有望于今日,而又将有望于后来也。&rdo;(《戊申封事》)这句话是应验了。

然而近代以来,人们也愈来愈感到以朱熹为旗帜的宋明理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其思想核心观念严重阻碍社会进步。朱熹理学中&ldo;存天理、灭人欲&rdo;的教条,就是把&ldo;三纲五常&rdo;看成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侵犯的&ldo;天理&rdo;,而把一切不合&ldo;三纲五常&rdo;的思想行为都视作&ldo;人欲&rdo;,是大逆不道的,务必革尽除绝。为了加强君主统治这个&ldo;天理&rdo;,必须消除一切对社会不满,反对统治者的意识和言论,因为这些都是&ldo;人欲&rdo;。统治者便可从一本书、一首诗、一篇文章、甚至一个字中罗织罪名,残害具有所谓&ldo;异端&rdo;思想的人。明、清两代如此惨烈的文字狱,就是在这个理论下,名正言顺地杀人,迫害无辜的生命。统治者将自己崇奉的思想捧为&ldo;天理&rdo;,然后不择手段残酷迫害&ldo;异端&rdo;,逐渐成为根深蒂固的体制传统,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最大的文化基因障碍。

同时理学又大力提倡&ldo;饿死事小,失节事大&rdo;,用封建礼教杀人,其中受害最深、最烈的就是妇女。在朱熹祖籍的安徽,据《休宁县志》载,在&ldo;灭人欲&rdo;观念的引导下,明代&ldo;节妇&rdo;、&ldo;烈妇&rdo;就有四百余人,清道光间女子&ldo;不幸夫亡,动以身殉,经者、刃者、鸠者、绝粒者,数数见焉&rdo;,&ldo;处子或未嫁而自杀、竟不嫁以终身&rdo;者达二千余人。朱熹老家婺源,&ldo;节烈&rdo;、&ldo;节妇&rdo;、&ldo;节孝&rdo;等牌坊有百余处,南宋至清光绪四年,有关妇女达七千余人。在朱熹长期生活的福建,据《福建通志》载,就闽南十二县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未婚妻守节、夫亡殉节的,就有近千人,其中受朱熹影响最深的同安、晋江、尤溪三县受害最甚,如晋江城郭的旌表贞节牌坊,几乎触目皆是。施可斋《闽杂记》说:&ldo;福州旧俗,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诟骂辱之,甚至有鞭挞使从者。&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