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谊画出的这条国境线,由于基本是取直线,所以将西北的山脉,河流割得支离破碎,并不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然而,这条线却把沙俄已经控制的哈萨克草原东部,即阿拉木图地区,完全囊括进来。
沙俄谈判特使暴跳如雷,他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着马步兵三百人。大炮两门,这支军队就在塔城城垣边的巴克图卡伦外围驻扎下来,两门大炮赫然对着塔尔巴哈台。
明谊心里不禁发了毛,他派人向怡良请示方略。又觉得不放心,于是,他另外派人前往乌里雅苏台,请求派出若干蒙古骑兵前来压阵,而现任乌里雅苏台将军,正是鸦片战争时的杨威将军,奕经。
正文1710月太平扩军
更新时间:2011-9-159:02:05本章字数:3023
10月2日,太平军由宁乡一路转战转进益阳县境。向荣军至宁乡境,齐德五,率团勇往会&rdo;,清军与太平军后卫军发生冲突。
是日,乌兰泰等军赶到湘潭,&ldo;始悉贼系由宁乡奔窜,以致多绕两日之路,徐广缙已接到向荣察报,&ldo;诧追军背驰,宜速改道&rdo;。
新的追堵部署是:1、杨芳带领秦定三、李瑞、王锦绣、瞿腾龙等5000余名兵勇,加上收拢的散兵,湖南各地乡绅供奉的壮丁,共计8000余人,追击太平军。2、知府江忠源督带兵勇二千名赶赴湘乡,截其往宝庆之路,3、向荣&ldo;由宁乡设伏,抄前堵截&rdo;,切断进向益阳交通线。4、曾国藩带湘勇5000名,朱启仁潮勇4000名、常禄率清军1700名,共约万人&ldo;驰往长沙西北一带拦截&rdo;。徐广绪的意图是把太平军包围在宁乡县境。
但这一部署不过是官样文章。原因是太平军运动神速军事态势变动剧烈,迟钝畏难的清军难以适应,各提镇消极迁延,不愿落实徐广缙的指令。只有杨芳希望恢复自己果勇侯的爵位,带兵紧追不舍。
10月3日未刻,太平军进至益阳南岸。&ldo;先是有铜仁协都司赵某帅兵五百名,驻东门外白马山防堵,声势赫甚&rdo;,官绅&ldo;谓其可恃&rdo;。岂知太平军甫至,&ldo;都司帅兵先遁&rdo;,益阳城防解体。知县陈应台见势头不妙,迅即逃走。
太平军调查后,发现&ldo;县治下流刘公滩水独浅&rdo;,遂由此&ldo;鬼水至县东门&rdo;。益阳人民执花焚香,
热烈迎接太平军人城,太平军&ldo;不扰民&rdo;,保持了严格的军纪。
太平军入城后,没收了府库钱财粮食,&ldo;益邑当铺、大店服物、金银、米粮……亦被征集,以解决军资供应问题。
另一项对战局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是截获了资江的大小船只。先是太平军进攻长沙时,湖南、湖北&ldo;当事者恐其乘船东下,飞符堵塞。一设于阴、益交界之临资口,一设于岳州之土星港,上下船只由乔口人资,云集益治,驱遣无地&rdo;。知县陈应台无法撤船,遂概为太平军征用,&ldo;旋域大小船编为浮梁&rdo;,沟通资江南北岸交通线,便于全军进据益阳。同时,太平军恢复了自己的水上武装力量,这数百只民船构成了未来水营舟师。
罗大纲的艇匪,在投奔太平军的时候,本来有自己的船只,但在长沙城下,为了将全军移至湘江西岸,船只都损毁了。现在重得了四百舟楫,罗大纲便正式提出组建水营。
杨秀清也考虑到独立水营的需要,在请示了洪秀全之后,便任命罗大纲为水营正丞相。而平时素不做声的韦昌辉,则推荐自己的弟弟韦志俊担任罗大纲的副手。水营大约8000人。
石达开离开太平军的时候,给留下了五百杆洋枪,太平军这一路征战,能打的还有三百多杆。太平军见识了洋枪的厉害,也知道洋枪要集中使用,早有专门成立一个火营的心思。现在既然建水营,洪秀全就顺势提出建火营,并推荐自己的妻弟,天慕赖汉英为火营丞相。赖汉英于是掌率火营全部火枪,以及三门西洋炮(六磅炮),500正兵,300副兵。
长沙之战,太平军使用地道火雷攻击城门,颇有收益。于是专门成立了一个土营,以曾水源为丞相,专管穴地攻城之法。火营大约5000人。
水营、火营、土营三个营的设立,是太平军的战法逐渐转向专业化和合成化的开始。除此以外,太平军还开始推行点检制。
太平军本来的军队编成,是效仿周礼,一军13000人左右,下设五师二十五旅。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每军从来没有超过2500人,一旦有个好汉来投奔,就给他一个&ldo;军帅&rdo;的头衔,有的军帅甚至下辖只有一百多人。太平诸王、侯深感指挥不便。
现在在益阳,借着水火土三营的设立,杨秀清也开始整编陆营。也就是说,除去蒙得恩指挥的老营,包括水营、火营、土营在内,青壮部队,一律采用点检‐‐监军编制。
不管队伍什么来路,一律以人数定编制,500人设一监军,两监军为一总制,两总制另加一监军,也就是2500战士,设一名点检,而诸王侯就指挥这些点检。
对于以前给各大头目的军帅头衔不变,但只是作为一级职衔,不再对应具体的部队。
10月4日,杨芳从宁乡&ldo;追至苍水铺&rdo;,发现太平军己经在益阳沿资江两岸设防,浮桥竣工,舟师严整,摆出了临战姿态。出队接仗,诈败诱敌。清军&ldo;追至碧津渡&rdo;,正觉得手,太平军三路大军&ldo;取齐,登棉花仓,与陆贾山逼近,施放巨炮&rdo;,炮火猛烈,人多势众,向陆贾山发动总攻。清军&rso;不能支,遂溃&rdo;,丢下了他们的统帅杨芳。太平军遂聚歼了这支清军,&ldo;乘势追杀,自三里桥至石头铺等处,约毙官兵七八百名&rdo;,杨芳年迈,无力逃脱包围,投河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