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红色的》作者:叶永烈【完结】
第一部分:小引追寻序:关于&ldo;红色三部曲&rdo;答编者问1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ldo;红色三部曲&rdo;‐‐《红色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
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我继续写下去,从&ldo;红色的&rdo;向前进。于是,我上井冈山、入瑞金、进遵义,进行了一系列实地采访,又写出四十多万字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可以说是《红色的》的续篇;
《红色的》写的是&ldo;中国有了共产党&rdo;;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ldo;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rdo;。
我沿着中国革命的红色道路继续写下去。我去西安、延安进行了实地采访,还去重庆、南京、北京等有关的地方采访,写出五十多万字的续篇《毛泽东与蒋介石》。这部长篇写出&ldo;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了蒋介石&rdo;的历程。
《红色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构成&ldo;红色三部曲&rdo;,一百多万字,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写到新中国诞生。
问:书名为什么叫《红色的》?
答: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红色之路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红色的》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前夕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部长篇如此详尽地记述这一重大事件。
这本书一字不易,同时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只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图书市场,改了一下书名。香港版叫《中共之初》,台湾版则叫《大机密》‐‐因为台湾读者几乎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所以这本书对于他们来说是&ldo;大机密&rdo;!
《红色的》是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名字,《中共之初》则是中性的书名,《大机密》则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从两岸三地对于同一本书的三个不同的书名,反映出两岸三地不同的政治倾向。
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诞生的。我作为上海的专业作家,写作《红色的》,可以说占了&ldo;地利&rdo;的优势。
《红色的》采用t字形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又写及纵剖面‐‐中共&ldo;一大&rdo;代表们的后来,这样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
问:为什么说&ldo;历史选择了毛泽东&rdo;?
答:《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部长篇是从特殊而新颖的视角‐‐领袖史,来写中国共产党,来写毛泽东。
领袖是党的舵手。党的成败,领袖起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ldo;左&rdo;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ldo;左&rdo;倾盲动错误,到李立三的&ldo;左&rdo;倾冒险错误,到王明、博古的&ldo;左&rdo;倾教条主义,走过了一右三&ldo;左&rdo;的曲折道路。
毛泽东是中共&ldo;一大&rdo;代表,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不过,在一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并不显山露水。在一九二七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排名第十二位(当然,当时排名顺序并不很严格)。然而,他坚持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即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和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的多次&ldo;围剿&rdo;。虽然他多次受到&ldo;左&rdo;倾中央的批判、打击,甚至被剥夺军权,但实践证明了他是正确的。特别是一九三四年冬,长征途中,在&ldo;左&rdo;倾军事路线指挥下,红军大败于湘江,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威信扫地,党内、军内要求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的呼声日高。这样,在一九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乃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事实表明了历史对毛泽东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一九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经历了一右三&ldo;左&rdo;的挫折;从一九年遵义会议,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也是十四年,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十四年和后十四年的鲜明对比,表明了毛泽东的正确,表明了领袖的重要作用。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正是基于以上的思索写成的。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也分别出版了港、台版。香港版的书名是中性的,叫《毛泽东之初》,而台湾版的书名,令人不可思议,叫《毛泽东的掌权术》!不过,尽管根据台湾的市场情况改了书名,但是内文一字不易。
问:《毛泽东与蒋介石》写些什么呢?
答: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