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开场白之后,周瑜直接切入主题。他力陈道:“怎么样,先生愿为东吴效力吗?我想您并不是一个喜欢整日关在书斋里,过着文人雅士般闲适生活的人,也不会愿意终身当一个普通的富裕农民。如果处于太平之世,这样的生活倒也不错,但当今天下的形势已不允许像您这样的贤能之士终老在农舍里。我敢断言,你与其去巢湖为郑宝效力,还不如跟我到东吴去。”
鲁肃温和地点了点头。他问道:“刚才你在半路上是否遇见过从我这儿离开的客人?”
“我遇见了,看来是引荐你出山的那个刘子扬吧?”
“是的,他三番两次地来我家,极力劝我去郑宝那儿做官。”
“我想你的意志是不会改变的。良禽择木而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还是请先生和我一起去东吴吧。”
“……”
“先生不想去吗?”周瑜单刀直入地问道。
“不,请将军稍等一下。”
鲁肃说着,突然站起身来,他让周瑜在此稍候,自己一人朝主屋方向走去。
“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不久,鲁肃从主屋返回书斋,客气地向周瑜致歉。接着,他爽快地允诺道:“我上有老母,不敢擅作主张。刚才是征求老母意见去了。没想到她的想法也和我一样,认为应该去报效国主,并为我的选择而感到非常欣慰。既然如此,我决定现在就答应将军的要求。”
周瑜听到这个好消息后,雀跃不已:“这样一来,我们三江的阵营将因先生的到来而更加强固。”
于是两人迅速离开鲁肃家,并辔回到吴郡。周瑜领着鲁肃前去拜见国主孙权。
孙权迎入鲁肃这样的贤才后,更是信心倍增。他一扫居丧以来的伤感情绪,亲理政务,热心军事,朝暮聆教鲁肃的真知灼见。
有一天,两人饮酒后同卧一张睡榻,到了半夜又开始挑灯谈论国事。
孙权双眸闪闪发光地问道:“你对汉室的现状是如何考虑的?另外,为了我的将来,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鲁肃回答:“汉朝的昌盛时期大概已经过去了。曹操就像是一棵依附于汉朝这棵大树上的寄生树,正在不断长大并侵蚀着汉朝这棵老树。为了让自己的枝干粗壮树叶茂盛,他的根系终于要在汉朝的土壤里急剧扩张,这是必然的趋势。对于这种情况,您应静观时运的变化,并不断巩固江东的要害之地。与河北的袁绍一起,形成曹、袁、吴三足鼎立之势,同时从容地伺机而动,这才是上策。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可以荡平黄祖,征伐荆州的刘表,一举溯江而上,不断扩大战果。而曹操因长期处于和河北袁绍的攻防状态,已自顾不暇,无力妨碍东吴的出征。”
“汉室衰弱之后,朝廷方面会出现何种局面?”
“会再次出现像汉高祖那样的人物,开始其帝王之业,历史会反复重演的。国君处于这样的多事之秋,拥有地利和人和,又继承了东吴的基业,所以请务必珍惜。”
孙权一直认真地听着鲁肃的分析,听到鲁肃最后的期望时,不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其后,鲁肃向孙权告假几天,准备回到乡下探望母亲,孙权特意向他的老母赠送了华服和帷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