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三部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子路壮烈牺牲,是在孔子七十二岁那一年。这时,孔子的状况和心境又如何?

六伤心事与玩笑话(1)

孔子的晚年,很孤独,很伤感。

孔子是在他六十八岁那年(公元前484年)应季康子之召回国的(子贡和冉有很可能起了作用)。但季康子的意思,是只想用他的学生,不想用他。结果,是&ldo;鲁终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rdo;(《史记&iddot;孔子世家》)。他闲居在家,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时光。

这几年,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回国的第二年,他的独生子孔鲤去世,终年五十岁。第四年,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终年四十岁。第五年,忠心耿耿又经常挨骂的老学生子路壮烈牺牲,终年六十三岁。爱子既丧,贤契又亡,孔子的心情可想而知。到了第六年,即公元前479年,孔子自己也撒手人寰,终年七十三岁。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孔子对自己的死似乎早有预感。据《论语&iddot;阳货》,有一天,孔子突然说:我不想说话了(予欲无言)!子贡听说,吓了一跳。他对孔子说:先生不说话了,我们这些做学生的怎么办?我们往下传述什么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老天爷说了什么呢?老天爷什么都没说,可是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老天爷说了什么呢(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这话,不知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另外两句话,意思就很清楚。这两句话,一句是&ldo;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rdo;(《论语&iddot;述而》),还有一句是&ldo;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rdo;(《论语&iddot;子罕》)。凤,就是凤凰;图,就是河图。这两样,在古代都是所谓&ldo;祥瑞&rdo;,也就是&ldo;吉祥物&rdo;。周公,是孔子心目中的大圣人。孔子这一生,时时刻刻都把周公搁在心里,老梦见他,其实就是想恢复周公创立的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我们以后还要再说。可是到了孔子的晚年,不但凤凰和河图总也盼不来、看不见(事实上从来就没看见过),就连周公,也不复梦见了。人活着,要有梦。那流行歌曲不也唱&ldo;至少我们还有梦&rdo;吗?然而晚年的孔子,却连梦都没有了。所以他说,我恐怕是不行了(甚矣吾衰也),我恐怕快完蛋了(吾已矣夫)!

孔子伤心,子路还要添乱。据《论语&iddot;子罕》,有一次,孔子病重,子路便自作主张&ldo;使门人为臣&rdo;。什么叫&ldo;使门人为臣&rdo;?就是安排同学们组织&ldo;治丧委员会&rdo;。没想到孔子病又好了。这下可麻烦了。孔子闻讯,大发雷霆,痛骂子路。孔子说,仲由这家伙,从来就不老实。他搞诈骗,已经是由来已久了(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没想到这回还逼着我搞诈骗(无臣而为有臣)!我骗谁(吾谁欺)?骗老天爷吗(欺天乎)?

这段话有点费解。一般人都会想,子路这事确实做得不靠谱。人还没死,你组织什么&ldo;治丧委员会&rdo;?但这顶多也就是做事不过脑子,怎么是搞诈骗(行诈)呢?原来,这里面有个弯弯绕。这个弯弯绕,就是&ldo;为臣&rdo;,即子路组织的那个&ldo;治丧委员会&rdo;。按照当时的制度,只有诸侯去世,才能&ldo;为臣&rdo;。后来,礼坏乐崩了,大夫去世,也组织。而且,古代的&ldo;为臣&rdo;,与现在的&ldo;治丧委员会&rdo;还不同。现在的&ldo;治丧委员会&rdo;,是人死了以后才工作。古代的&ldo;为臣&rdo;,却是人死之前就工作,当着活人的面就操办丧事,比方说换寿衣、整容什么的(请参看杨伯峻先生注),现在某些农村还有这种习俗。这不是咒人死,而是要让人死得风光体面。何况在子路看来,孔子好歹也是做过鲁国大司寇的,也是大夫。别的大夫可以&ldo;为臣&rdo;,孔子怎么不能享受这个待遇?国家不来组织,那我们就自己来组织,反正不能让先生死得窝囊寒酸。所以,子路&ldo;使门人为臣&rdo;,其实是一片好心。

六伤心事与玩笑话(2)

问题是孔子的想法不同。孔子认为,&ldo;为臣&rdo;既然是诸侯之礼,那就不能僭越。别的大夫僭越,是他们的事,我孔丘不能做。我孔丘明明没有资格成立&ldo;治丧委员会&rdo;,你们还偏偏要搞(无臣而为有臣),这不是&ldo;行诈&rdo;是什么?这事如果得逞,则自己维护礼法的一世英名,岂非毁于一旦?只怕还会落下&ldo;欺世盗名&rdo;的恶评。所以孔子怒不可遏,认为子路是&ldo;绑架&rdo;了自己来搞诈骗,这才赌咒发誓说&ldo;吾谁欺,欺天乎&rdo;。意思也很清楚:这种勾当,就连人都骗不了,你还想欺天?

至于自己是否死得风光体面,孔子也另有想法。他骂子路说:我难道一定要死在&ldo;治丧委员&rdo;手里吗?我是宁肯死在学生们身边的(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就算我死得并不风光,难道会死在马路边吗(予死于道路乎)?显然,孔子对自己的身份有定位。这个&ldo;位&rdo;,就是教书匠。教书匠用不着搞什么&ldo;治丧委员会&rdo;。能够死在学生们身边,有学生追悼怀念自己,就是最大的光荣,干嘛非得享受贵族和官员的待遇?这个观念,可真是让人肃然起敬。就冲这一条,我们也敬重他老人家一辈子。

可惜孔子管得了生前,管不了身后;管得了子路,管不了子贡。孔子去世以后,子贡带头,加上其他学生(宰我、有若等等),众人拾柴,众志成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还是把他抬上了圣坛。

不过这已是后话,现在还说眼下。从前面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第一,孔子是尊礼之人。他用自己对后事的安排,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即&ldo;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rdo;(《论语&iddot;颜渊》)。第二,孔子也是性情中人。他心里想什么,就会表现出什么。一旦发怒,便全然没有什么温良恭俭让。

事实上,孔子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普通人和正常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且不乏幽默感。我们读《论语》,看见里面满篇都是格言,常会以为孔子平时也是格言不离口。其实这是误解。孔夫子三十岁开始教学生,差不多一直教到七十三岁。这四十多年光景,得说多少话,岂能句句是格言?那可真成不会说人话的了。《论语》不过是把这四十多年的话,挑了又挑,拣了又拣,最后又集中了起来,可不就成了&ldo;格言篓子&rdo;?好在《论语》还保留了不少有趣的情节,让我们看到孔子真实的另一面。正是这另一面,让我们看见了真孔子。

他敢哭。孔子哭颜回,可谓感天动地。颜回去世那年,孔子七十一岁,颜回四十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哭得昏天黑地。据《论语&iddot;先进》,当时孔子痛哭流涕地说:哎呀!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呀(噫!天丧予!天丧予)!旁边的人说:先生太悲痛了(子恸矣)!孔子说:真的太悲痛了吗(有恸乎)?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又为谁悲痛(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可是他没有想到,第二年,子路也死了。据《公羊传&iddot;哀公十四年》,孔子再一次悲痛欲绝地哭着说:哎呀!这是老天爷要断绝我呀(噫!天祝予)!孔子这时,真是欲哭无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