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不成,为清室被迫退位的另一原因。及袁当选总统后,军费所需既巨且急,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允于南北统一后供给,并应袁之请,先行垫付若干,附带条件为此后垫款及善后大借款,须由四国银行团优先承担。袁再请垫款,银行团要求监督用途,并不得向他处另借。唐绍仪以条件过苛,改向比利时银行订借。英、美、德、法公使指为失信,要求取消并道歉。唐不得已,允由银行团承借。四国银行团又要求借款开支须经其核准。遣散军队须由外国武官监督,唐不能接受。袁以唐将比国借款的大半付与南京政府,早已不满,改命与唐不睦、籍隶共和党的财政总长熊希龄与银行团交涉,借款虽仍未商就,垫款则已成交。黄兴连电责熊,共和党进行倒唐,唐不安于位。直隶都督问题发生,更感难堪,1遂于一九一二年六月十六日辞职出京,同盟会阁员继之求去。共和党、统一党纷电诋唐蔑视职守,结党把持,应组织超然内阁,袁即以外交总长陆征祥为总理,以在临时参议院发言不当,新提阁员悉被否决。北京军警指参议院挟持私见,黎元洪责其违背共和精神,章炳麟斥为&ot;奸府&ot;,请袁便宜行事,盛传将解散参议院。参议院迫于形势,通过袁第二次提出的阁员,次日,即弹劾陆征祥失职。陆称病请假,由赵秉钧代理,此为同盟会或国会与袁的第一次正面斗争,亦为袁第一次对同盟会或国会的胁迫。
----------
1直隶省议会请以王芝祥为该省都督,唐商得袁的首肯,表示同意。未几袁借口直隶军人反对,背弃诺言,改命王芝祥赴南京办理遣散军队,唐拒绝副署,袁置之不理。
孙中山将总统让袁之后,决致力于国家建设,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实业发展、铁路计划。黄兴亦请辞南京留守,示无割据之意。内阁问题发生,袁邀孙、黄入京,以期消弭政潮。同时从黎元洪之请,召武昌起义有功,而与黎积不相能的湖北军务司副司长张振武、将校团团长方维北来,加以杀害,罪名是&ot;图谋不轨&ot;,临时参议院及黄兴严词诘问,袁为制造同盟会对黎的恶感,将黎来电公布,使黎无以自解,死心相依。孙中山为顾全大局,八月下旬,毅然北上,黄兴继之而至。孙留京二十余日,与袁会谈十三次,希望袁作正式总统,十年内练陆军百万人,建筑铁路十万里,袁即授以计划全权。为使袁得以放手而为,孙、黄同意由赵秉钧出任内阁总理。九月二十五日,袁发表八大政纲,谓系与孙、黄及黎元洪的共同协议,包括开放门户,输入外资,兴办铁路、矿产,建置钢铁工厂,提倡国民实业,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采地方分权主义,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早日获得各国承认与借款。同日,任命赵秉钧为国务总理,阁员多加入甫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算是国民党内阁,国民党愿以全力赞助政府。
唐绍仪去职后,宋教仁认为同盟会的扩组与增强至为迫切。为争取正式国会议员的多数,阻止梁启超的大党计划,更有此必要。共和党是同盟会劲敌,无法言归于好,统一共和党的干部多为同盟会旧人,愿于有条件之下与同盟会破镜重圆。鉴于共和党与袁世凯的勾结日急,同盟会接受了统一共和党的要求,易名为国民党,删除政纲中的男女平权,改力谋国际平等为维持国际和平,改采用国家社会政策为注重民生政策,变总理制为理事制。八月二十五日,国民党正式成立于北京,除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外,并加入了三个小政党,孙中山任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王宠惠、吴景濂等为理事。另有参议,列名者有各省都督,如胡汉民(粤)、柏文蔚(皖)、李烈钧(赣)、阎锡山(晋)、谭延闿(湘)、尹昌衡(川)等,党员中熟悉西方政治的固有,官僚政客亦多。此事系宋教仁一手促成,孙中山就请他代理理事长。
约在同盟会扩大而成为国民党的同时,共和讨论会亦与共和统一党等政团商定合为民主党,梁启超的大党希望颇有实现可能。袁世凯与孙中山、黄兴达成协议后,并想将梁启超收入毂中。一九一二年十月,梁与袁获致谅解,由日本返国,袁礼遇有加。梁自称所受欢迎几倍于孙、黄。&ot;上自总统府、国务院诸人,趋跄惟恐不及,下至全社会,举国若狂,吾一身实为北京之中心&ot;,&ot;反对党屏息而共和、民主两党,人人有哀鸣而思战斗之意。国民党……手忙脚乱&ot;。他以为前途气象至佳,大有可为,曾动组阁之念,不免视事太易,自命过高,不自觉的为袁所愚。国会选举结果揭晓,民主党当选者寥寥无几,梁为争取议会席位,不得不于一九一三年二月加入共和党。及宋教仁被刺(见417-418页),国民党指目于袁及梁。梁梦寐以求的大政党,迟迟不成。袁更无意用他为国务总理,始知&ot;客观的事实与主观的理想,全不相应&ot;。但仍想结合各种力量,以&ot;祸国最烈&ot;的暴乱派(国民党)为第一敌,先注全力以与之抗,而以&ot;腐败社会&ot;(袁系)为第二敌,暂时稍为假借,他诋国民党为横行骄蹇的新贵族,称袁的政府在法律上为国家机关,应予维持。五月二十九日,在袁决心与国民党干戈相见的前夕,共和、民主、统一三党正式合为&ot;进步党&ot;,黎元洪任理事长,梁启超、张骞、伍廷芳、汤化龙、孙武、蒲殿俊等为理事,直隶都督冯国璋、热河都统熊希龄、云南都督蔡锷、广西都督陆荣廷等为名誉理事,梁启超是实际的党魁。在袁或北洋派与国民党的对峙中,进步党成为第三种势力,而与袁或北洋派一气,国民党主张主权在人民,采议会政治,地方分权,进步党主张主权在国家,中央政府应强而有力。这是两党政策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