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国会于四月八日开幕,国民党议员或因得失心重,或被袁收买,对宋案迄无表示。孙中山、黄兴请严究要犯,指赵秉均主谋,赵反诬黄兴设暗杀机关。对于大借款案,黄与国民党都督纷纷反对,责政府违法,国会亦不予承认。孙曾对银行国警告,并劝各国政府人民阻止付款,俱归无效。这是民国以来帝国主义者初次助长中国内战。
善后大借款成立,黄兴知战事难免,始有意举兵讨袁。五月,章炳麟、岑春煊相继到武昌,游说黎元洪。黎以宋教仁死,惧祸及已,复以与国民党宿怨甚深,怀疑黄兴欲图湖北,已决心附袁。袁军遂至汉口。属于进步党的都督,均随黎为袁张目,甚至国民党的山西、陕西都督亦列名于攻诋黄兴的通电。袁得银行团垫款后,即以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有如战时内阁,明令痛斥第二次革命密谋。严捕内乱党徒,撤销黄兴的陆军上将,拿问国民党国会议员。冯国璋等八十二人通电,决以武力对待倾覆政府之人,袁公开谈话,倘孙、黄另组政府,即以兵力征伐。国民党仍然举棋不定,意气大非两年前可比,持重不敢轻发。社会人心对袁尚未完全绝望,认为他有经验能力,国民党迹近奸乱,反袁为一党之私。上海总商会呼吁和平,如先启兵端,即为与人民为敌,视为乱党。苏、浙士绅及国民党名流汪兆铭、蔡元培同在奔走调停。进步党领袖梁启超谓秩序一破,定招列强区分,有政府终胜于无政府,&ot;暴民政治之祸,甚于洪水猛兽&ot;。在此苟安的心理下,国民党再想重演辛亥年之事,已无可能。袁亦非当时的清廷可比。
--------
1八四折后,实际借款为二千一百万镑,以二百八十万镑清还各省借款,二百万镑赔偿辛亥革命期间各国损失,再扣除已垫付款六百万镑,仅余约一千零二十万镑。
六月九日,袁断然罢免江西都督李烈钧,李为反袁的急先锋,竟卸职而去。于是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及参预反袁运动的粤汉、川汉铁路督办岑春煊一一被黜。李烈钧到上海后,经孙中山的激励,再返江西。以九江已为袁军所据,七月十二日,改于九江以东的湖口举兵,称江西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正式爆发。黄兴欲拥岑春煊主江苏军事未果,乃投袂而起,新入南京,迫江苏都督程德全独立。接踵而起的有上海、安庆、福州、长沙、重庆。袁的主力军分由京汉、津浦铁路南下,海军驶集长江。江西、南京为主要战场。李烈钧、黄兴先后兵败,两个月内,势及江西、江苏、安徽、广东、福建、湖南、四川七省的讨袁军烟消云散,1孙中山等分走日本、南洋。
----------
1七月二十五日,袁军李纯夺取湖口,八月十五日入南昌。七月二十九日,黄兴离南京。九月一日,南京为袁军张勋占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其美屡攻制造局不下,八月十三日失败,广州由陈炯明领导,八月四日,兵变被逐,八月六日,安庆柏文蔚出走,福建孙道仁、湖南谭延闿的独立,颇为勉强,分于八月九日及十三日取消。重庆的熊克武于九月十二日为助袁的川滇军所败。
三、变相的君主
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袁世凯取代清廷。他虽控有中央、北洋军的防区,然势力只限于直隶、山东、河南等省。经过二次革命,战败了国民党,他的势力始大加扩张,以倪嗣冲、李纯、张勋、汤芗铭、龙济光、刘冠雄分任安徽、江西、江苏、湖南、广东、福建都督。张勋因在南京纵兵杀掠,日人三名被戕.引起日本的严重抗议,英、美一致指摘,袁调张为长江巡阅使.以冯国璋代督江苏。冯与倪嗣冲、李纯为北洋嫡系,汤芗铭、刘冠雄、龙济光为袁的私党。云南都督蔡锷于讨袁之役,态度中立,事后被召入京,黎元洪亦被迫离开湖北。1袁世凯几尽有东北、华北、华中及东南濒海诸省。
二次革命前后,国民党的国会议员,有的惧祸离京。有的但图苟全,有的脱党附袁,已成四分五裂之局。袁以进步党的熊希龄为国务总理,熊称决组成一个第一流人才、第一流经验的内阁,但是外交、内务、陆军、海军、交通五部俱为袁系人物。进步党所得的只有教育(汪大燮)、工商兼农林(张骞)、司法(梁启超)及熊自兼的财政总长,情形与唐绍仪的同盟会内阁无异。2
袁之以熊组阁,不过借以表示他并非不容政党,不用新人,实际是以进步党为过渡,帮助他取得正式总统。选举正式总统须先有宪法,制定宪法需要相当时间。袁恐夜长梦多.再有变化,将来的宪法对他是否有利,正式总统是否能必然到手,俱是问题。早在五月,当他与国民党破裂在即之时,已要求国会先选正式总统,说是非如此不易获得各国的承认,民国的地位不算稳固。所谓民国的地位,就是他的地位。八月,袁的军事胜利在握,黎元洪与各都督,联名请国会提前制定宪法内的总统选举法,进步党和他们一唱一和。此时国民党议员愈不敢立异,参议院、众议院议长均为进步党,3且公开主张拥袁为正式总统。十月六日,依照总统选举法由参众两院合组总统选举会,便衣军警与无赖组成的&ot;公民团&ot;,包围会场,非将他们属望的总统当天选出,不许议员离开一步。经三次投票,一直到了深夜,袁方如所愿。翌日,黎元洪再当选为副总统。英、俄、法、德、意等国立即承认中华民国,美总统威尔逊亦向袁祝贺。袁兴高采烈,于十月十日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