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准备发动一次主力会战而向敌人前进的军队,当它必须越过未被占领的山地时,自然会担心敌人可能在最后时刻封锁那些他想利用的隘路。因为如果防御者真的封锁了这些隘路,进攻者就不再能够获得防御者占领一个普通的山地阵地时通常为他提供的那种利益。这时防御者已不再过于分散,不再不知道进攻者要走那条道路,而进攻者则不再能针对敌人的配置来选择自己的道路了。因此,在这种山地会战中,进攻者就不再具备我们在第六篇中所说的一切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防御者就有可能占领一个坚不可摧的阵地。这样一来,防御者就有可能为了进行主力会战而有效地利用山地。当然,这一切是可能发生的,不过,如果我们考虑到防御者在最后时刻扼守一个良好的山地阵地(特别是当他事先完全没有占领这个阵地时)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就会发现这种防御手段是完全不可靠的,而进攻者所担心的那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尽管这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但是担心这种情况会发生却是很自然的,因为在战争中,常常有些担心虽然是相当多余的,但却是很自然的。
进攻者这时必然担心的另一种情况是防御者可能用前卫或前哨线进行暂时的山地防御。虽然这个手段也只有在极少数场合才对防御者有利,但是进攻者很难估计在哪种场合对防御者有利,在哪种场合对防御者不利,因此他会担心可能遇到对自己最不利的情况。
此外,我们上面的见解,并不排除一个阵地借助于山地地形的特点成为完全坚不可摧的阵地的可能性。这样坚不可摧的阵地是有的,但并不一定要在山地才有,如皮尔纳、施莫特赛芬、迈森和费耳特基尔赫等。这些阵地正因为不在山地,所以才更有作用。尽管人们可以设想,在山地里(比如在很高的章地上)也可以找到这样坚不可摧的阵地,在这种阵地上防御者可以摆脱山地阵地常见的不利条件,但是,这样的阵地极为少见,而我们考察的却只能是大多数情况。
我们正是在战史中看到山地多么不适于进行决定性的防御会战,伟大的统帅想要进行这种会战时总是宁愿在乎原上选择阵地。在整个战史上,除了革命战争时期以外,就再也没有在山地进行决定性会战的战例。在革命战争时期,不得不进行决定性会战时,所以也利用山地阵地,显然是错误地使用了山地阵地和进行了不正确的推论的缘故。
1793年和1794年在孚日山,以及1795、1796和1797年在意大利的情况就是如此。大家都指责梅拉斯在1800年没有占领阿尔卑斯山的通路,这是一种欠思考的批评,是一种可以说是肤浅和幼稚的批评。拿破仑如果处于梅拉斯的地位,恐怕同样也不会占领这些通路的。
有关山地进攻的部署的问题,绝大部分属于战术性质,在这里我们认为只需要对山地进攻的一般情况,也就是对那些同战略关系密切和同它一致的部分作如下几点说明:(1)军队在山地不能象在别的地方那样离开道路行进,如果急需分割兵力而由一路变成两路或三路,大多只能拥塞在很长的隘路上,所以军队一般说应该沿着几条道路前进,或者更正确地说应该在一个稍宽的正面上前进。
(2)对正面很宽的山地防御,进攻者当然应该集中兵力实施进攻。但在这种情况下要包围敌人整个军队是不可想象的,要取得重大的胜利,主要要采用突破敌人的防线和击退敌人的侧方部队的方法,而不是采用旨在切断敌人退路的包围的手段。因此,在敌人主要退路上迅速而不停顿地前进是进攻者的自然趋向。
(3)但是,如果在山地对兵力配置得比较集中的敌人进攻,那么迂回就是进攻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正面攻击会遇到防御者用最大兵力进行的抵抗。而迂回必须主要以真正切断防御者的退路为目的,而不是以进行战术上的翼侧攻击或背后攻击为目的。原因是:如果防御者不缺少兵力,那么他在山地阵地的背面也能够进行激烈的抵抗;只有让敌人担心可能失去退路,进攻者才能期望最快地取得成果。在山地,防御者的这种担心产生得更早,它的影响也较大,因为在山地处境危急时是不容易用手中的剑杀出一条血路的。单纯的佯动在迂回时不是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最多只能把敌人诱出阵地,不能带来什么了不起的成果,因此必须以真正切断敌人的退路为目的。
第十二章对单线式防线的进攻
如果攻防双方在单线式防线上进行一次主力决战,那么进攻者就会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因为这种防线正面过宽,比直接的江河防御或直接的山地防御更不符合进行决定性会战的各种要求。1712年欧根在德南所设的防线就可以算是这种防线,那一次他受到的损失完全同会战失败时所受的损失一样。但是,如果当时欧根集中地配置了兵力,那么维拉尔恐怕就很难取得这种胜利了。如果进攻者不具备进行一次决定性会战所需要的手段,而扼守防线的又是对方的主力,那么进攻者就不敢轻易地进攻这种防线了,如1703年维拉尔就没有敢轻易地进攻路德维希&iddot;冯&iddot;巴登指挥的施托耳霍芬防线。然而,如果防线只由一支次要的军队占领,那么,自然一切都取决于进攻者能用多少兵力进行进攻了。在这种场合,抵抗大多并不激烈,至于胜利的成果,当然也很少会具有很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