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用王从行的话说,到了90年代,人们的经济头脑开始活泛了,知道这些文物是宝贝以后,打石寨山古墓群主意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
有一天晚上,负责守墓的王从行,在墓群旁的小木屋里刚刚躺下,就听见外面金属器具凿地的声音。王从行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在电筒昏暗的光线下,王从行看见五六个人手拿锄头,正在古墓群范围内的地里翻刨。
&ldo;后来我们沿着、保护古墓群的围墙巡查了一圈,在一些隐蔽的地点,有好几个大洞,都是那些盗墓的挖的。&rdo;
说到这里,佘巳火喃喃自语的说道:&ldo;看起来,这真的是舒子北说的时代不同了,人心不古啊。&rdo;
1996年,古墓群最后一次考古发掘后,过去的挖掘现场已经被土壤回填,5000平方米的山顶,逐渐长出了植被,曾经由砖土搭建起的围墙,也改换成了更为美观的铁栏杆。
据晋宁县文物管理所吕所长介绍,从上世纪五十年始,石寨山古墓群遗址,虽然不对外进行正式开放,但每年都会有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为了让古墓群遗址、得到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晋宁县从本世纪初开始便做出规划,抢救保护石寨山古墓群遗址内相应的文物,还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在原初步规划的基础上,对石寨山古墓群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规划。
&ldo;我们打算在石寨山保护区内,复原1996年以前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发掘墓葬,从南大门开始、修筑一条供游人游览的道路,通往墓葬展示区。
我们根据石寨山具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古墓葬两种文化内涵的特点,将种植两种对比鲜明的植物,进行装饰和点缀。
另外就是在石寨山保护区、南大门附近建盖&lso;石寨山陈列室&rso;,陈列石寨山出土的器物及相关图片资料,集中展示以石寨山为中心的、古滇国灿烂的青铜文化。&rdo;
佘巳火神情向往的说道:&ldo;如果资金允许的话,我们更想将其建成,像兵马俑一样的博物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这块土地曾经的辉煌。&rdo;
在古墓群遗址现场,王从行老人带着大家四处走了走,不时的指着某一地告诉大家,这里曾经是什么样子,老人高兴说道:&ldo;我在这墓群旁待了一辈子了,从村里队长的位置退下来以后,我又继续守在这里。
快60年了,现在这里就要建博物馆了,我还守着它,有时间你们也多来玩玩,让更多的人来玩玩,有钱没钱来这儿过年。&rdo;
第一百零三章风吹草低见牛羊
更新时间2014-7-911:44:21字数:3789
2013年9月11日15:30云南石寨山
两千多年前,在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ldo;滇&rdo;。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它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也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是一个亘古的谜,再也没有人提起云南古史上的这段辉煌。
然而,它曾经达到鼎盛一时的艺术成就,特别是青铜文明,即使是两千多年以后,再也没有能够走向复兴。
21世纪,考古学者、在今云南偏远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发现了同古滇王国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相似的人群。
特别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发现了一个名叫巴达人的部落,该部落所住的房子及生活文化和习俗,都与曾经的古滇王国极为相似。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王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滇王复长其民。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
不久之后,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ldo;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rdo;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就无从考证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里,滇人的青铜文化,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
考古学家李昆声教授说,抛开艺术成就的因素,这时的楚文化应比滇文化先进,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脚,但滇墓里似乎并没有留下、庄蹻带进云南的楚文化踪影,所以有学者质疑司马迁的这段记载。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可是,不久之后,这位可爱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苟戊戌接着佘巳火的话,笑着说道:&ldo;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也复杂得多。汉人的迁入让内地文化,从此大规模地进入云南,仅仅在短短100年过程中,滇人的文化、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曾经所说的,我们看到的中国历史,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其实司马迁的《史记》,也有很多不真实的记载,就像是刚刚的这个小故事,也被历史改成了耳熟能详的夜郎自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