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人心至上 雾满拦江 > 第154章(第1页)

第154章(第1页)

政治逻辑讲敌我,讲斗争,而人际逻辑则讲亲情,讲疏亲。前者是原则,后者是现实。当原则与现实反差过大,落入其中的人就会疯掉。

蒋介石终究不能违背绝对正确的政治原则。吴开先虽未被究责,但也被迫淡出政治中心。

吴开先哭诉说:&ldo;予居重庆凡三年,一无工作。月笙先生知予素无积蓄,时予资助,每一晤及,辄询问起居,关切之情,溢于言表。&rdo;

这就是吴开先搞地下工作搞到最后,侥幸生还,却连饭都没得吃的原因。这辰光,不管是那年月还是此后的未来,但凡人类社会的政治逻辑与人际逻辑相冲突,此类事件就会重复发生。

升官自有升官的道理

1942年10月,杜月笙响应蒋介石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出了趟远门。

这次出行,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杜月笙所到之处,万众追捧。这种人生的崇高成就,弥补了他少年时代被人无视的巨大心理失落感。

在成都,有个从民国初年就在上海担任水师统领的120岁的老先生,听说杜月笙来了,不顾年纪老迈,赶了150里的山路,见到杜月笙,就上前捉住他的手臂,大声喊道:&ldo;月笙,月笙,你我20年不见面了啊!&rdo;

20年前,这老头100岁,而当时杜月笙正二十七八岁,率&ldo;小八股党&rdo;崛起上海滩,很难想象这两个人有什么交集。

到了临潼,当地袍哥以红灯相送。如果杜月笙接了这灯,就是袍哥的人。只要在袍哥的地盘上,所到之处随意吃喝;袍哥的人到了他的地盘,也要享受同等待遇。

杜月笙没有接这盏灯,理由不详。此时他是蒋介石面前的红人,远非袍哥这种江湖势力所敢问津,所以这盏灯不接也就不接了,袍哥是不敢吭气的。

杜月笙还见到了一个女袍哥,美丽而又矫健,身手不凡,纵马如飞,枪法如神。她手下的兄弟各持长枪短炮,霸占着一条鸦片贩运通道。当时,杜月笙就惊呆了。

在南郑,杜月笙终于又遇到个老朋友‐‐祝绍周。

祝绍周,清党年间驻上海第22军的参谋,当时他是上海滩头唯一不把嚣张的陈群放在眼里的人。此人是当时少见的智慧之士,现在,他已经官任川陕鄂边区警备副总司令。

祝绍周给了杜月笙一个含而不露的指点,带杜月笙参观西北特产标本,矿石、木材、药材、农产品等。看了这东西,杜月笙这才醒过神来,感觉这个考察大西北,就是应该寻访各地风情特产,而不是看女袍哥听小曲。如果不是祝绍周点拨他一下,等他回去见到蒋介石,铁定会挨骂的。

实际上,等杜月笙回重庆,去见蒋介石,就在门外遇到了祝绍周。祝绍周正被蒋介石任命为陕西省主席。蒋介石之所以任命他而非别人,就是因祝绍周是当时少见的有脑子的人。杜月笙这一趟西北之行,见到的无一不是酒囊饭袋、混吃等死之辈,唯有祝绍周能专心研究当地物产,考虑发展经济。如果他不升官,那就没了天理!

到了西安,胡宗南给他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围着他双手合十,喃喃念佛。杜月笙被这怪事吓坏了,仔细一问才知道,14年前,陕西大旱,杜月笙在上海发起赈灾捐款,买了大批粮食运来,无数生民获救。他自己把这事给忘了,但陕西父老却铭记终生。

杜月笙就待在西安,死活不挪窝了。重庆那边有大事等他回去,他坚决不肯走,他要尽情享受西安人民对他的深情厚意。顾嘉棠无奈,只好让姚玉兰来西安催他,结果他把姚玉兰也留在了西安,让老婆看看他多么受人欢迎。

他一直待到第二年的元月中旬,再不回去就说不过去了,这才恋恋不舍地返回重庆。

重庆有新的麻烦等着他:西北寒冷,但连年战事,百孔千疮,无论士兵还是百姓都光着脚板,于寒风中瑟瑟颤抖。杜月笙的任务是,能不能在绝无办法的现实中,想办法给大家弄件棉衣穿。

杜月笙的办法是:去找日本人买!

与虎谋皮需要智慧

1943年,杜月笙56岁,居重庆。

话说自打抗日战争开局,生产停滞,战略物资的争夺成为双方战场上的重中之重。在日占区,日本兵疯狂掠夺,但凡一口锅、一片铁、一条布,都在征收之列。

之前张啸林被杀就是因为他犯了军战大忌,替日本人囤积战略物资。这是一条死线,纵然有戴笠的免死令在身也没用,只要跨过这条线,杀掉没商量。

对于杜月笙的建议,蒋介石的答复是:只允许用钞票买。你需要多少钞票,我这里开动印钞机给你印。以物易物,就是资敌。

可是,日本人也不傻,拿比黄金还短缺的战略物资换你临时加印出来的钞票纸,他们会干吗?

只要日本人不是脑残,这个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事实上,这个想法最初是仍然在上海潜伏的徐采丞提出来的,杜月笙认为毫无可行性。他对徐采丞说:&ldo;采丞兄要不是热昏了,就是白日做梦!想想看,怎样能办得到这种事体?&rdo;

徐采丞的回答是:&ldo;没问题!&rdo;

杜月笙说:&ldo;委员长说不能以物易物。&rdo;

徐采丞道:&ldo;那咱们就拿他们最想要的,跟他们换。&rdo;

杜月笙说:&ldo;日本人想要什么?&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