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钦道:&ldo;何事?&rdo;
杜袭看看田丰。田丰道:&ldo;繁大人,是这样的。我军欲在汉水两岸架设十余座浮桥,以利于粮草兵器辎重人员的调拨,同时也令敌军看到,我军阵势的强大完整,不可轻侮。&rdo;
繁钦犹豫道:&ldo;此事重大,我得请禀刘荆州……&rdo;
杜袭道:&ldo;这件事刘荆州已经知道,而且同意了。但我和田公担心襄阳城中有人暗中作梗,所以……&rdo;
繁钦道:&ldo;哦,若如此,易事耳。襄阳北关守将邓义是我妹婿,我回去时,顺道知会他一句便是。&rdo;
杜袭大喜:&ldo;如此,弟先谢兄长。&rdo;招来一将,乃是张南,道:&ldo;架桥一事,由张司马率一千军负责,我欲让他随兄长去见见邓将军,先沟通联络一下感情,兄长看方便么?&rdo;
繁钦看看张南,觉得还顺眼,点头答应下来。
送走繁钦和张南,杜袭和田丰互相看看,田丰笑道:&ldo;幸好此次来樊城的是这位繁大人,不然就没这么顺利了。&rdo;
杜袭道:&ldo;正是,我一见是他,心就定了。刘牧那边,暂时应该不会再动别的念头。&rdo;
田丰道:&ldo;天助主公,一举两得。既解决了浮桥之难,又熟悉了襄阳北城将领。&rdo;低声在他耳边嘱咐道,&ldo;绪,此事切记保密,必有后用。&rdo;
杜袭道:&ldo;是,田公。&rdo;
田丰点头:&ldo;不过关键还在主公他们能够稳住阵线,否则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曹军携百胜之威,兵雄将猛,又不乏智谋之士为助,不但现在,以后在很长时间里,恐怕都将是我军的第一强敌。赵玉他们第一仗能够打到现在这种程度,我已很是满意了。绪。&rdo;
杜袭道:&ldo;田公,如何?&rdo;
田丰道:&ldo;此间之事,我已全部安排停当,今夜我就赶去偃城,去会主公和元直,重整顿防御部署。樊城军务,就托付给绪和霍峻将军了。&rdo;
杜袭非常明白田丰现在急迫的心情,道:&ldo;是,请军师放心。&rdo;
十月九日。
阳陵陂大营。
深夜,徐庶正与杜似兰于中军大帐商议昨日之战,外面有人来报,田军师到。
徐庶看一眼杜似兰,笑道:&ldo;老头坐不住了。&rdo;
二人忙出去迎接,没到门口,已接着田丰。
田丰定睛看看他们俩,过了一会儿,道:&ldo;居然能笑出来,还好,还好!&rdo;
徐庶笑道:&ldo;谋定而动,自然成竹在胸。元皓兄那边也还好么?&rdo;
田丰边走边说,将樊城的情况略说一遍。
各自就位,田丰问道:&ldo;昨日敌军如何布阵?&rdo;
徐庶打开地图,指着图中方位道:&ldo;曹军分三军下寨,前方是徐晃军,位在古驿镇前西南一里,古驿镇中是张郃军,其后东北半里,是乐进的营寨。&rdo;
田丰道:&ldo;嗯,自恃强横,这曲蛇之阵还算正常。&rdo;
徐庶道:&ldo;我军前锋出动的都是骑兵,分为两军,宋定一千军在左,赵玉两千军在右后三里,前往徐晃军挑战。徐军三千人出寨迎击,与宋定军混战。对方战斗力颇强,但似乎过于轻敌,没有料到我军能够缠战,结果赵玉生力军从敌军左侧中段冲击,截断徐晃军的前后联络,重伤徐军带兵主将陷阵校尉史涣,先将其后军击败。然后回过头来,与宋定前后夹击徐晃,作战占据优势。&rdo;他一边说着,右手一边在地图中指着相应的位置。
田丰注意到他手背上包裹着一条白布,道:&ldo;元直,你的手怎么伤了?&rdo;
杜似兰道:&ldo;是宋定司马干的。&rdo;
徐庶笑道:&ldo;其实怪我,要不是我非要拦他,他也不会抓我了。&rdo;
田丰微一蹙眉,道:&ldo;到底怎么回事?&rdo;
杜似兰道:&ldo;田公,是这样的。我军夹击徐晃军,即将大胜之时,张郃军已绕到宋司马军身后,突然动袭击,宋司马人少,支持不住而撤。赵玉校尉独力对抗敌方两路悍军的攻击,十分困难。军师此时下令鸣金,而魏延司马已率军在半途接应,赵玉校尉趁势一冲,突了出来。曹军见我军阵势齐整,也没有穷追,双方各自收敛完自己的死伤战士之后收兵。军师见敌势强劲,命放弃前寨,全军退回阳陵陂大营,宋司马不忿,非要率军再次出战,徐军师拦阻,被他抓伤了手背。&rdo;
田丰道:&ldo;原来如此。&rdo;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徐庶道:&ldo;宋司马久在军中,熟知军规。他只是一时愤怒,我即使不拦,他也不可能贸然出营向敌军再度挑战的。&rdo;
杜似兰道:&ldo;那也未见得。军师,田公,依我看,须重重惩罚宋司马,以为警戒。否则日后大家都这么不听号令,气怒之下竟然敢伤害主将,还如何指挥?&rdo;
田丰连连点头:&ldo;不错,正是如此。我建议立刻设置军营司法官,由杜营主兼任。元直,我们商议之后,便上禀主公,立刻安排吧。&rdo;
徐庶皱皱眉,左手轻轻按住右手手背上的伤口。似乎觉得田丰有些过于急迫。
田丰看他一眼,正容道:&ldo;军法,乃军中第一要事。昔日袁本初军,猛将多有,勇士林立,但军纪废弛,赏罚不明。所以颜良、文丑等骄悍之将先后白马、延津授,而张郃、高览等也以不满本初因人施法,心怀怨望,其后稍有差池,便转身投敌。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微杜渐啊!&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