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是西汉最著名的赋作家。他的作品最典型地反映了汉赋的特征。
司马相如之所以千古闻名,还在于他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情感经历。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年时喜好读书,曾经学习击剑,因为仰慕蔺相如的道德才华,自己改名为&ldo;相如&rdo;。他曾经在汉景帝时代为郎,后来客游梁地,成为梁孝王身边文学团体中的一员。《子虚赋》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梁孝王去世之后,司马相如回到家乡。因贫穷无以为业,不得不投靠在临邛(今四川邛崃)任县令的朋友。在一次富人卓王孙举办的宴会上,司马相如承友人之邀,抚琴奏曲。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新寡,又好音乐。司马相如以琴声致意。据说琴音蕴含诗意:&ldo;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有艳淑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接为鸳鸯。&rdo;&ldo;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子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rdo;卓文君窥视相如,心生爱慕,于深夜离家出走,私奔相如。司马相如于是和她驰车返回成都,而家中徒有四壁。卓王孙大怒,说:女儿没出息,我不忍心杀她,但是我的财产,绝不分给她一钱!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又回到临邛,卖了车骑,买了一个酒店经营。卓文君当垆操作,司马相如身穿奴婢的衣服,当市洗酒杯。卓王孙深以为耻,闭门不出。后来终于听从了别人的劝告,分给卓文君奴僮百人,钱百万。卓文君于是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买田置宅,成为富人。
唐代诗人卢照邻《相如琴台》诗写道:&ldo;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rdo;杜甫有《琴台》诗,也回忆了司马相如的故事:&ldo;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rdo;可见司马相如演奏而卓文君倾听的浪漫琴声,流韵千古,弥久不歇。
蜀人杨得意在汉武帝身边任管理猎犬的狗监。一天,汉武帝读《子虚赋》,深心欣赏,感叹道:我怎么就不能和此人同时呢!杨得意说:臣的同乡司马相如说这篇赋就是他写的。汉武帝于是召问司马相如,相如说,确曾作此赋,又表示&ldo;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rdo;。完成之后,汉武帝读了,也从内心赞赏。所谓司马相如&ldo;天子游猎赋&rdo;,就是那篇著名的《上林赋》。
据说司马相如口吃,不善言谈,但是善于著述。他曾经在朝廷任职,然而不追求官爵,后来称病,在茂陵闲居。
司马相如为赋,曾经极言帝王贵族生活之浮华奢丽,又发表批评说,淫乐侈靡的风气,其实是应当予以坚决否定的。相互就奢侈荒淫相攀比,相竞赛,并不能够宣扬名誉,相反只能自贬自损。司马相如这种委婉的批评,是受到司马迁的重视的。他在《史记&iddot;司马相如列传》最后,以&ldo;太史公曰&rdo;的口气说道:&ldo;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rdo;&ldo;余采其语可论者著于篇。&rdo;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在这里,就对于最高统治阶层浮侈之风的批判,发出了思想的共鸣。
乐府:一种文化制度&iddot;一种文化风格
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极有价值的宝贵遗产。
乐府本来是政府的音乐机构,其最初设立可能在汉武帝以前。汉武帝任用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主持编制庙堂乐歌,歌词主要由文人编写。同时,乐府广泛地在民间采风配乐,赵、代、秦、楚等地的民间歌谣,都是乐府采集的主要对象。乐府采集的民歌,经过加工配乐,就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乐府诗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乐府采集的民歌,多有民间优秀作品,其内容往往真切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表述了民众情感,因而新鲜生动,富有感染力,从而也具有了珍贵的艺术价值。这一部分乐府诗,是秦汉时期文学的最大成就。建安年间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在乐府中属于杂曲歌辞一类,是这一时期乐府民歌中的杰作。人们在回顾乐府诗创作和传播的历史时,不能不珍视汉武帝时代歌手和文人的历史贡献。
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五言诗。东汉时,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模仿乐府创作的五言诗。这些作品与乐府诗相比,一般篇幅较长,叙事较曲折。《文选》所收录的《古诗十九首》,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东汉创作的五言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最早的五言诗,多托名于汉武帝时代的人物,如题为苏武和李陵赠答的五言诗,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清代学者有&ldo;汉武乐府,壮丽宏奇&rdo;的评价(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应当理解为对汉武帝时代以&ldo;乐府&rdo;为标帜的文化成就的肯定。不过,&ldo;壮丽宏奇&rdo;,也许并不是汉武帝时代乐府作品的主要特征。
《汉书&iddot;礼乐志》说,&ldo;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rdo;汉武帝扩充乐府机构编制,在各地采集民歌,又让司马相如等文士制作新歌,是服务于祭祀活动的。于是,祠坛之上,神光止集,皇帝亲自望拜,歌乐唱奏,营造了神秘的宗教文化气氛,在场的人都不能不为之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