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炮楼和小据点被遗弃,小型城镇也不要了,先集中兵力保障主要城市的安全。
鬼子一收缩,前脚刚走,八路军和各抗日势力后脚就跟上了。
襄县再次回到了八路军的手里。
在夏收这个时间段里,鬼子很难得的没有出动,八路军则将全部兵力投入到夏收中。
独立团回到了驻地杨村。
大战后的战士修养了十天,又开始帮着村民收麦子,这都是冬麦,他们开垦的田地里种的春麦,要等秋季收获。
错过了春种,后面开垦出来的田有四百多亩,分了三个批次,种了玉米、红薯和土豆,虽然口感不及麦子,但产量大,能自给自足一些粮食。
夏收结束后,又是一阵忙活,趁着时间来得及,要补种一轮秋粮作物,玉米、花生、大豆、红薯等,独立团的驴和驽马等牲口都投入到紧张的农活中。
鬼子扫荡,少收了一千多万斤粮食,就靠着这些给补一点回来。
从林家东和鬼子那里缴获的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王恒看着上级调拨的军粮,不仅比以往少些,而且还是按照一千五百人的分量给调拨的。
独立团已经整编为主力团了,人数超过两千是板上钉钉的事,粮食怎么调拨这么少?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他不敢大意,连忙去询问政委。
“政委,上级给调拨的粮食是不是少了?”
赵刚此时坐在凳子上,皱着眉头看着手里的一张纸,见是王恒来,把手里的纸往桌上一拍,有点忧心地说道。
“是少了,我去领军粮时,问了,大家都少了。”
“旅长说,征上来的粮食少了不少,旅部的钱财又花了不少在购买农具上,没剩多少钱,打店镇缴获的大多是武器弹药,粮食也就四千多人两个月的用量,哪里够填补这个窟窿,咱们旅不是率先实行了军垦嘛,旅部让我们靠自己解决剩下的缺额。”
听到这话,王恒只觉得头大,八路军的粮食危机来得这么快吗?
民以食为天,伙食是军队战斗力的保障啊,可马虎不得。
谷<span> 而且再过一年半,1942年的华北大旱灾就要来了。
受灾最严重的是河南,其他省份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依稀记得,以前看《1942》这部电影时,特意去查过相关资料,挨着河南的山西受灾非常严重,晋城那一块饿死的就有五分之一。
那其他地方呢?
现在不多储备点粮食,到了后年得饿死多少人啊。
缺粮食的唯一办法就是增产,几十年后增产的办法很多,良种和肥料立竿见影,良种他没办法,积分商城没这选项,化肥倒是有路子。
晋造手榴弹里的硝酸铵,是炸药也是化肥。
可他能兑吗?
量少了不管用,量大了,一,来源怎么解释,二,兑出来的那点量也不够用啊。
现在能用的只有增大种植面积。
“政委,咱们是不是能加大军垦的投入?”王恒对自己的想法没底,他不知道李云龙会不会听取他的建议,只能先从政委这里入手。
“独立团补员是一定的,现在可能还够吃,但以后就不好说了,我也觉得要多开垦一些田地出来,可这决定我一人同意还不够,得团长也同意才行。”
政委皱着眉头就是因为有这个,要去说服李云龙,这斗大字不识几个的老顽固,会听别人的建议吗?
一听政委已经答应了,王恒来了精神,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团长问题应该不大。
“政委,要不我们一起去和团长说说?”
“成。”看着这个提出军垦建议的王恒,赵刚也觉得带上他比较好。
二人来到了李云龙的房间。
此时的李云龙正坐在凳子上喝着酒,面前的木桌子上放着不少瓜子。
“哟,二位一起来,出啥事了?”放在嘴里的瓜子还没磕下去,李云龙有点惊讶的看着这两人。
“旅部调拨的粮食少了很多,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赵刚开门见山。
“少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