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醒了。再不醒的话,又要见到相同的一幕。
&ldo;妈妈‐‐&rdo;
‐‐看,出现了。
美央的嘴唇如同电影的慢镜头那样在动。
&ldo;妈妈是杀人犯?&rdo;
‐‐快醒来。
&ldo;妈妈是杀人犯?&rdo;
‐‐我要快醒。
黑暗中,我终于醒来了。
环顾四周,和往日没有任何不同的属于我自己的城堡。多少有些脏,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时间还只是凌晨3点半。喝上两瓶啤酒的话或许还能睡上3个小时。
雪平踢开脚边的垃圾,走到冰箱跟前。打开冰箱门,冰箱里面的灯亮了起来,如同间接照明般照亮了房间。
墙上贴着一张画。
那是留给我的仅有的回忆‐‐鲜艳的红色图画。
2
没有比&ldo;推理小说&rdo;更无聊的小说了。
为什么?因为从开始读的时候起就已经可以猜出结局了。
肯定能破案。
肯定能找出凶手。
而且,真正的凶手肯定一开始就登场了,肯定是个很重要的角色。
伏笔总是让人感觉到是特意的安排,只要是稍能读些书的人一定能从这一伏笔中推测出真相。
第一个登场的可疑人物总是用于&ldo;误导&rdo;读者的符号,总是变成第二起、第三起凶杀案的受害者。
读者们一般都很保守,总是希望作家恪守&ldo;公平&rdo;。他们说&ldo;让我们在公平中欣赏作品&rdo;、&ldo;让我们在公平中发现惊奇&rdo;。
比如&ldo;范达因的推理小说二十诫&rdo;。
比如&ldo;隆纳德&iddot;诺克斯的推理小说十诫&rdo;。
读者希望看到的总是意料中的&ldo;出乎意料的大逆转&rdo;,与此同时,却说一切必须是&ldo;真实&rdo;的,或者读者代言人的编辑这么说。
是吗?
比如。比如,只在第三章的第2节中&ldo;比如&rdo;这样的叙述特别多,这并非偶然。这是有意图的。虽说是有意图的,但是,是什么样的意图,我并不一定会在最后做出详尽的解释。也许会,也许不会。现实常常就是如此。就像日本政府没有解释为解救在伊拉克的日本人质做了怎样的努力,就像三菱的fo公司没有解释自己销售的车辆有什么样的缺点。说到解释这件事,大多数的情况是,只有认识到没有做出充分解释时才有&ldo;真实&rdo;可言,才是人们都十分推崇的&ldo;真实&rdo;。解释,总是按照解释者一方的需要来进行的,只说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有时还会撒谎。如果有人认为这是&ldo;不公平&rdo;,那就悉听尊便,不过,这样的人,在现实世界中基本上只能成为败犬。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