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搬去府城的事,从乔暖他们回来后就开始商量。
一直到现在也还没有个确切的结果。
主要就是婆媳二人舍不得村里的两个作坊,至于田地这些,有长工有佃户在,家里还有管事的下人,乔大山偶尔回来看看就可以了。
“先不说作坊,周先生也离开了,阳阳他们读书怎么办?”
李如风提出了被大家忽略了的事。
阳阳马上就要六岁了,该上学堂了。
别看团团圆圆现在还不到年纪,可两三年都是眨眼就过,很快的。
私塾的事,周先生已经全都交接给了石鹏,倒不是石鹏不好,人家也好歹是个秀才,还是周先生带出来的秀才,在乡下私塾教书并没什么不妥。
可李如风他们都是周先生亲自教的,两相对比,差距就很明显。
这下,乔家婆媳也纠结了。
换成以前,她们是无所谓的,家里有了这么些田产家业,让儿孙读个书识些字,能继承家业就行,这是现如今的普遍情况。
只有乔家,乔家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读书很简单一样。
两个小三元呀。。。。。。
还有乔暖,这丫头根本就不像乡下孩子,桃树村的人都这么觉得,周先生有时候还会在学堂里,用她激励别的孩子。
比如:“这一段,乔暖五岁的时候就倒背如流,你如今九岁了。”
等等。
现在桃树村的人家家里多少都有点子家底了,能送去读书的,都送去读。
这是往年想都不敢想的。
有些是觉得,不管怎么样,读书识字是好事,将来也好找活。
没见乔家作坊里招小管事,都是要识字的么?
也有不少人觉得,读书就得读好书,有能力也去考功名,没见李如风如今都是有‘工资’的人了,还能免掉二十亩地的税。
桃树村的小私塾,在周先生手上陆陆续续教出了七个秀才,其中四个都是这五年以内考上的。
花珏还没算在内,谁叫他是在京城考的呢?
外人只知道桃树村的私塾出了个小三元。
可桃树村的人自己知道,是出了两个。
对于周先生要离开的事,他们是不舍的,可村长说的也不是没道理。
老村长说,周先生有大才,去了府城的书院,往后桃树村有考学的孩子,不还是一样要去书院读书的吗?到时候不光是有周先生,还有别的许多先生。
那时候,就不是数数周先生教出了几个秀才,而是几个举人,甚至,进士。
乔暖不知道这事,要是她知道了,就会好好给老村长点个赞,这不就是画大饼吗?
“阳阳,确实该读书了,府城的学堂,你们有熟悉的吗?”
乔奶奶率先想通了这事,什么都没有孩子们的前程重要。
“我有啊,乔奶奶,我是府城人,那里有些什么学堂,哪个好哪个贵哪个不合适我都知道,对了,咱们书院也有初级班,不过要等阳阳七岁才能去参加考核。”
这事还真就只有齐子鸣最有发言权。
他是绝对支持乔家人搬去府城的,这样,他就可以天天在乔家蹭饭了。
艾玛,他忘了他爹交代的任务了,叫他跟乔家好好聊聊合作的事,先打个底的。
算了,反正乔家就要去府城了,还是让他爹自己来谈吧。
瞬间,这个被突然想起来的事就又被无情的抛在了脑后。
“至于作坊的事,我有个建议,奶奶,你们听一下?”
花珏沉默了一会儿,提出建议。
“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