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以另一个方向佯动的一个班全部送命为代价,利用我带队接应七勇士没有顾得上&ldo;照顾&rdo;他们的机会,总算摸进了我防御纵深,还找到了我营指挥所的具体位置掐断了电话线,本以为会一击致命直接端了我们的指挥机构创造个经典的奇袭战例,不光能大吹特吹,重要的是能直接震撼我防御体系,使我群龙无首失去指挥,那时正面的敌人再大举进攻,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碰上了往前沿急赶的曹红军五人。
敌人穿插的特工人数不多只有一个班十几个人,他们抢先发现了曹红军五人的行踪。这伙敌人经验更为老道,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的目标是奔我们的营指挥所,所以只能选择隐蔽不打草惊蛇,准备放曹红军几人过去,然后再以迅猛的动作跟我们七勇士似的玩个敌后&ldo;斩首&rdo;。
曹红军他们把俘虏送到团指挥所后,没有耽隔太长的时间,按我的要求一直急着往回赶,要迅速归建。他自己也有想法,怕回来晚了三号高地的指挥权让我交给别人,那他这个当排长的可就彻底丢了面子。本来暴露目标被我很熊一顿就很窝火,还让他干这押运俘虏并不是一个排长该干的活,心中自然有气,走路也是气吭吭的,就是那种谁也不理低头向前走的姿势。
这低头走路本不是战场军人的最佳动作,通常情况下都是四处观察,眼睛大部分时间是向前看,余光扫视四周,这样可以迅速发现敌情,而且是在我方防区内行动,用不着象捡钱似的向地下面观察有无地雷等障碍。还是没成想,曹红军的低头疾进再次立了大功,可以跟他那次勇猛攀上天险在敌侧后致命一击相媲美,功劳都是大大的。
曹红军可没想着立功,他心里只想着快些回到三号高地,尽快的将功补过,争取在我心目中改变头脑简单的印象。
设有标记的路很窄,一不小心就会误入雷区。所以他们一行五人前二后二曹红军居中基本成一路纵队。前边的两个战士走的也很快,因为后边的排长催的急,他们几乎就要踩着潜伏敌人的头上过去。
那伙敌人实战经验极为丰富,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就象千年王八成了精,只要没踩到脑袋肯定不会抢先开火,他们的目标很远大,眼前这五个人根本没放在眼里,压根没当一盘菜。
连长把自己没当一盘菜小瞧了自己很是窝火,敌人再不把自己当一盘菜那他们肯定要吃尽苦头。曹红军可不是省油的灯,骨子里透出极不服输的性格,跟哥们儿一样那是七个不公八个不愤,还非常机警,低着头走路马上就发现了地上的变化。
&ldo;嗯?草怎么弯了?前边就两个人还没有踩到路边的高草,前天走过的时候就五个人也不会让这些草如此的卑躬屈膝,一定有问题,肯定四周有人潜伏。&rdo;曹红军迅速发现了情况,而且在我的训斥下,在吃了一堑之后迅速长了一智。
&ldo;妈的,肯定有人,而且肯定不是我们的人,在己方防区用不着偷偷摸摸的玩什么潜伏。&rdo;曹红军心里边想手上可是没闲着,他没有露出紧张的神色,轻轻的尽量不出声的打开保险,最后这下推弹上膛可是无法不发出声响。
草丛中的敌人也发现了曹红军的动作,他们也想迅速开枪,这时候开火等于打了个伏击,五个人肯定一个也跑不了。可人家领头的暂且称之为&ldo;特工头&rdo;吧极有经验,觉得对方的小干部不见得发现什么,可能是一种习惯性的壮胆动作,从能看清楚的面上表情还没有什么异样,不象是发现了什么那种惊恐。他还想观察一下再做行动,因为他对自己手下这些人的潜伏能力很自信,觉得不应该被发现。
第二卷褐色土第一百一十四章遭遇战
按照战术教材的解释,遭遇战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预期遭遇,二是不预期遭遇。现代战争中发现手段侦察方式较为先进,不预期遭遇基本不会发生,肯定会有一方抢先发现敌人。而预期的遭遇从理论上就占不住脚,即然已经预见到了那就不是遭遇,更象伏击。
不想讨论那种学术问题,如果想的话我可以写几篇学术文章专门实战中得来的论点。单说曹红军与敌人渗透特工之间发生的战斗,应该算做我防区纵深内的遭遇战也可以看成是一场反伏击战。因为他们五人可以说是进了敌人的伏击圈,只是敌人的胃口太大,不想吃掉这一小盘菜而已。
曹红军动作麻利上膛的同时已经用眼睛余光观察了周围的动静,前后的战士听到动静也紧张起来,个个都头皮发麻,浑身发抖很不自在。明明知道危险近在眼前,可不知道危险来自何方,那种感觉最可怕。
曹红军只是发现了地表的痕迹并没有发现敌人的藏身之处,不过这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要抢先开火,给营指挥所报信。前几天刚刚判断失误了一次的曹红军终于进行了一次正确的判断并随之进行了果断的处置。他知道敌人就潜伏在周围,目标肯定不是自己这五个人。他不能大声通知弟兄们注意,否则就会引来无数的枪弹,刚才的上膛动作已经让几个战士明白了危险的存在。但这些远远不够,狡猾的敌人一定也发现了己方行动,枪口肯定都瞄向自己。
没用多想,也没有时间让他多想,曹红军决定迅速采取行动,一是摆脱被伏击的不利局面,二是迅速给指挥所报信。他突然将身体向下一沉,一个打靶时轻机枪射手采用的卧姿装子弹动作伏于地面,人立马隐藏在高草丛中没了踪影。卧地的同时枪就响了,动作真叫快,这手连我都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