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陵北门,附近的城垣正好跨过富贵山与钟山之间的山脊,形势险要。
刘基说,这里俗称龙脖子,城墙跨过富贵山、钟山山脊,是攻守必争之地。
朱元璋说:&ldo;高筑墙,广积粮,我都办到了,可筑墙积粮不是等着挨打的吧?&rdo;
刘基笑了:&ldo;明公有心收拾张士诚了吧?也确实到时候了。&rdo;
朱元璋点头,现在是到了收拾张士诚的时候了,朱文忠率胡深、夏子实大战义乌,打败了张士诚部将谢再兴,浙东暂时相安无事。朱元璋觉得天下很有意思!他是吴王,张士诚也自称吴王,等于天上出了两个太阳。
刘伯温认为张士诚还不如陈友谅有操守,一会儿写信来安抚我们,一会儿又派他弟弟去找元朝的行台普化帖木儿向朝廷请封,想封个真正的王爷,结果元朝不给,只好自封。
朱元璋纵观天下,河北有元朝孛罗帖木儿的兵,但军纪败坏,无法打仗;河南有扩廓帖木儿之旅,军心不振,内部争权,难有作为;关中李思齐、张良弼的队伍处在大山闭塞之地,又无粮饷,对我们构不成威胁。现在惟一必须荡平的劲敌就是张士诚,消灭了他,天下有了一半,他问刘基、宋濂怎么看?
刘基道:&ldo;殿下已了如指掌,还要我们说什么?我意倾举国之兵,一举歼灭。徐达、汤和、常遇春、胡廷瑞、蓝玉、冯国用等各支劲旅可同时出动,先取淮东、泰州、徐州、宿州、泗州,最后夺取他的老巢高邮、姑苏。&rdo;
朱元璋说:&ldo;我的老家濠州在我忙于同陈友谅作战时被张士诚占领了,使我圆不了重修皇觉寺的梦。既然你们都认可,我就先命徐达进取泰州了。&rdo;
《朱元璋》第四十九章(1)
一个土财主居然想与朱元璋一道千古流芳,杀头的罪名便成立了。穷人心、富人心,都是人心。金山银山换个虚名,有什么舍不得?
一聚宝门已经初具规模,城楼和瓮城雄奇壮美,城楼彩绘一新,只有门上那块匾尚未题字,是空的。
钱万三亲自督工,让民夫们快把碎石烂瓦扫净,吴王殿下马上来巡视了。
一个跟班的骑马跑来,气喘吁吁跳下马,钱万三问:&ldo;殿下到哪儿了?&rdo;
&ldo;正在太平门城楼上喝茶,一会儿就到。&rdo;
&ldo;快,快,&rdo;钱万三喊着,&ldo;快干,晚上给酒喝,每人加半贯钱。&rdo;他卷起宽袖,自己也捡起碎瓦片来。
在太平门上,朱元璋忽然又说起陈旧的话题,他说自己在大家的拥戴下,已称孤称王了,而刘基、宋濂有大功于社稷,但如何给二位官职,却实在费踌躇,高了不是,低了不是,实了不是,虚了也不是……
宋濂首先表态:&ldo;我有衔呀!殿下家中的西席呀,我给你的世子们讲四书五经,这是正经事,别的我也干不来。&rdo;
朱元璋说:&ldo;照理这也应有封号的,少傅、少保啊,太傅也不为过,我朱元璋不也听先生你为我讲《春秋左氏传》吗?&rdo;
宋濂说殿下的第六子也已出生了,他是不怕失业的。将来总得有人修史吧?他想日后去修史。
&ldo;你不能夺我饭碗啊!&rdo;刘基说他早想好了,日后他当太史令,和司马迁一样。
朱元璋却不喜欢刘基自比太史公。《史记》虽写得好,太史公本人却太凄惨,何况,人们不是说:如果左丘明不瞎了眼,就写不出《左氏春秋》;司马迁不被人阉割了投入狱中,也写不出《史记》来。他希望在他治下的史官们可以快快乐乐地修史。
刘基说:&ldo;秉笔直书的史官是要被杀头的,好在修史都是隔代修史,我修《元史》,碍不着当今。&rdo;
宋濂说:&ldo;也不尽然,借古讽今而被杀头的也不少见啊!&rdo;
刘基说:&ldo;看来我这碗饭也吃不安稳了。&rdo;
朱元璋大笑说:&ldo;其实伯温先生当丞相、当太史令都是驾轻就熟的,我冷眼观察,先生最能胜任的当是监察御史。&rdo;
&ldo;殿下这可找错人了。&rdo;刘基说,&ldo;我怎么从来没发现自己有这份天才?&rdo;
宋濂说:&ldo;你还真行。&rdo;
&ldo;你害我呀?&rdo;刘基狠狠瞪了他一眼。
朱元璋说:&ldo;眼下就有一桩案子,这次统兵去打张士诚,伯温先生就不要去受鞍马劳顿了。&rdo;
刘基笑着猜,一定有比鞍马劳顿更苦的差事让他干。
朱元璋说:&ldo;人都说先生料事如神,请猜猜看。&rdo;
刘基故意打诨:&ldo;不会是让我到大都去当说客,劝元朝至正皇帝让出金銮殿给别人坐吧?&rdo;
朱元璋说:&ldo;先生真能开玩笑,那不成了与虎谋皮了吗?&rdo;停了一下,他说,&ldo;二位先生想已有所耳闻,有几个御史联名告了朱文正。&rdo;他的目光在二人脸上盘旋,显然要听个说法。其实刘基早猜到朱元璋兜圈子必是为此事了。
宋濂故意轻描淡写,说朱元璋未免小题大做,文正年轻有为,也可能在小事上疏于检点。殿下也不能不想到有人妒嫉,树大招风,这是常识。
刘基却在一旁笑。朱元璋问:&ldo;先生笑什么?&rdo;
&ldo;我笑宋濂说人好话说惯了,张口就来。&rdo;刘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