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和王全面面相觑。
王全半是错愕,半是好笑:“用你?用一个女仔做工?你异想天开呢?——哎,慢点走!别瞎晃!”
一个力夫背着竹筐蹒跚下石阶。力夫为了省劲,下石阶的时候故意弯着膝盖,利用惯性颠簸出节奏。
那竹筐的背带年久失修,蓦地断了,哗啦一声,一筐茶叶连盖倾泻下来。
林玉婵一直盯着那个力夫。她一个箭步上去,托住了竹筐底部,截住了大部分茶叶。
“走吧,”她利落地将落在地上的茶叶几把抓回竹筐,对那力夫说,“我扶着筐。别耽误运货。”
那力夫大约早已养成了“听人吩咐”的本能,也没问林玉婵是哪冒出来的葱,机械地点点头,听话地背着竹筐继续走。
王全没料到她剑走偏锋的这么一招,一时间愣愣地看着她,好像是等她闹完了回来谢罪,又似乎是等她自不量力,咔嚓一下折断了腰。
于是在旁人看来,这愣愣的眼神等于默认。林玉婵跟在力夫队伍里,就这么走出大门。
王全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去追:“喂,回来!”
与此同时,那茶农突然机灵,抓起王全留在地上的钱袋就跑。
王全余光瞥见,差点原地劈叉:“烂仔,往哪跑!给我追!”
--------------------
第9章
力夫队伍里多了个瘦小的女孩。她背着竹筐走在一群大男人中间,平白矮一大截。
王全追银子心切,一时顾不上管她。
茶叶是晚清时期中国对外出口的重头商品。林玉婵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茶叶堆集在一起。干燥的茶叶被压得很紧实,一筐的重量至少四五十斤。
抬竹筐,背起来,走到推车边,蹲下,卸竹筐……
林玉婵本以为,自己一个大姑娘家,腆着脸混进力夫的队伍,至少也得挨上十几个白眼。但出乎她意料,同行的力夫们对此没什么反应,只是斜了她几眼,然后各自干活。
走在街上,有人指指点点,但也没人上来找她麻烦。
虽然自古圣人言,女人不能抛头露面,但真能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都是娇生惯养的富家闺女,属于稀缺资源。在清末的广州,街上随处可见奔波忙碌的劳动妇女,有的还背着孩子,跟男人一样卖力气。
而且林玉婵瘦得前不凸后不翘,长头发往脑后一盘,乍一看像个发育不良的小伙子。更没人注意她了。
力夫们面黄肌瘦,脸上没有表情,五官仿佛都是静止的。薄薄的肌肉盖不住凸出的骨节,每一次用力,手臂上都绷出青筋。他们穿着破衣烂衫,竹筐送上后背,一节节压弯的脊梁骨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