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朱标的葬礼,朱棣赶回了北平。
对于父亲没有选择他作为储君,朱棣并不感到有如何的难过。父亲有父亲的考量,但是朱棣却在临走前,给父亲的心中扎了一根刺。
这根刺便是蓝玉。不管父亲杀不杀蓝玉,对于我来说,他都已经是个死人了。
这,便够了。
朱棣北归,策马奔出南京城门的时候特意回头凝望了这座大明的都城,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会回来的。
对于朱棣来说,大哥朱标的死就是一座分水岭。
以前关于皇位,朱棣只是偶尔有那么一点点的幻想。但是大部分时间都被朱棣深埋在心底。毕竟对于朱棣来说,有父亲跟大哥在,自己一个藩王,有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可如今大哥身死,父亲也已六十多岁高龄,那个位置不再遥不可及。
对于朱允炆,朱棣是没放在心上的。
稚子耳!
可是蓝玉、冯胜、傅友德之流,对于朱棣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这几人无论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对敌的经验,都不在朱棣之下。
所以朱棣一定要设法除掉几人,他知道,父亲一定不会让他失望的。
朱棣回到北平,人前脚进入王府,道衍后脚就到来了。
“殿下此行可有收获?”
面对瞬息万变的朝局,道衍也抓紧了同朱棣的联系。
朱棣轻轻的摇了摇头,皱着眉头说道:“父亲原本中意于我,可是立我,名不正,言不顺,唯恐朝局动荡,所以立了大哥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等将来皇帝驾崩,皇位就传给他。”
提起这件事,朱棣多少有些意难平。
“果然不出我所料。恐怕拥护朱允炆的也大有人在吧。”
“确实。那些原本东宫的属官还有朝中的一些大臣也都支持册立朱允炆。想必是怕藩王即位,没了到手的荣华富贵吧。”
想起这些文臣,朱棣就觉得实在可恨。总是在那空谈误国。
“这也是人之常情。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一直追随太子,如今太子宾天,你让他们何去何从?从新委身藩王?显然不太现实。只有从太子的后代下手才是最快速的方法。”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治国的经验?到时候不还是听这些文臣的。我老朱家的江山,却让一群文官来主宰,成何体统。”
道衍从空气中嗅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气息。
以前每当自己提起关于皇位的问题,燕王不是低头不语,就是顾左右而言他,可是如今却公然抨击了皇帝关于册立朱允炆为储君的做法。
这是一个信号,代表燕王已经认清了形势。
“确实如此。那个位置如果是燕王来坐,想必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是道衍的又一次试探。
“这我是知道的。我相信父亲也是知道的,只不过是没办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