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早有取荆州之心,只是现在军马皆在寿春,吕蒙又新败于张辽,应该不会再上演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悲剧。即便如此,也不得不防,李兰绝对不能让这悲剧再上演,于是欣然令命,当下使人设宴款待马谡。次日马谡告辞,李兰便与高平,郭淮,刘封在上庸驻扎。
曹操在斜谷被孔明连用计谋,不出旬月果然引军退去。刘备尽取汉中地,也心满意足,引军退回南郑,又差人紧急召见李兰。其时高平出镇新城,李兰只好将一应事务交与郭淮,刘封,自己与关凤,容儿带家将匆匆赶到南郑。
李兰并不知道刘备召见自己所为何事,直到刘备开口才知他是想要询问汉中守将人选。李兰从历史上能知道汉中太守是魏延,但现在魏延与自己关系最近,若贸然举荐免不了会让刘备生疑,而且也不知孔明,法正二人心中所想,是以不敢乱言,只是推说&ldo;事关重大,兰职位卑微,不敢擅言&rdo;。
刘备也知道李兰心中顾虑,于是笑道:&ldo;经纬能收揽高平,劝降郭淮,足显识人眼光独到。难道吾属下众将竟无一人可镇守汉中么?&rdo;李兰听着刘备前面两句,总觉得话外有话,似乎是在说自己结党,心中更是慌张,急忙道:&ldo;兰只能发掘人才为主公所用,至于各人司职如何,还须得主公裁断。&rdo;
刘备能听出李兰对自己的惧意,心中甚是满意,复笑道:&ldo;既是如此,那经纬可在为吾挖掘一人担当此任。&rdo;李兰见对方非要自己举荐,若是执意不说,反而显得心中有鬼,遂问道:&ldo;主公可曾询问过诸葛军师与法大人的建议?&rdo;刘备听他提起这两人,微感不悦,淡淡答道:&ldo;孔明属意子龙,孝直推荐正方。吾正为此事烦恼,所以请经纬前来商议。&rdo;
赵云与孔明相厚,李严是西川降将,不想这两人所举荐都如此明显怀了私心,也难怪刘备不悦,李兰却两边都不愿得罪,答道:&ldo;子龙胆略过人,正方文武双全,皆是上上之选,主公任可择其一。&rdo;
第四卷第二十八章
李兰确实没有想错刘备,身为阵营的领袖,刘备对手下分成的几大派系,表面上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却十分的清楚。看着孔明,法正二人越争越烈,刘备心中也有些担心,所以在攻打汉中之前,一定命徐庶要救出李兰。刘备的一双眼睛也颇能识人,对于李兰确实更多的信任,而且李兰才智不下那二人,势力却远远不及,更能放心使用。可是当李兰建功愈多,刘备心中也隐隐感觉到了不安,但这只是他上位者应该有的敏锐。汉中是西川门户,必然要留以重兵防守,所以不论是孔明,还是法正都争相保荐自己的亲信。现在两人还势均力敌,一旦谁掌控到汉中,便就多占了几分优势,而这并不是刘备所希望的。所以刘备才召回李兰,想要他亲口说出那个人的名字,也好让孔明,法正把矛头转向他,孤立他,才能让其更加忠心地为自己效力。可是刘备没有想到李兰如此圆滑,居然想谁都不得罪,心中大为不悦,便重重地哼了一声,将脸沉了下来。
李兰只是想要应付了事,并没有想到刘备会动怒,急忙拜伏在地,道:&ldo;此事本就该由主公亲定,兰实不敢乱言。&rdo;刘备本来对他的恭敬小心十分赞赏,现在却是越发地觉得此人圆滑的可恨,冷道:&ldo;既然他二人都保举了一人,经纬也可在众将之中选择一位。&rdo;
李兰脑中顿时转过许多念头,既然赵云,李严都不能选,马超,魏延更不能说,剩下还能有谁?当即答道:&ldo;兰以为非三将军不可。&rdo;刘备没有想到逼了半天,他居然把张飞给推荐出来,不由失笑道:&ldo;三弟勇猛有余,却谋略不足,怎是上上之选?&rdo;看着李兰如此,也觉得他十分辛苦,便放缓脸色道:&ldo;你且起身说话。&rdo;
李兰起身之后,道:&ldo;三将军虽然谋略欠佳,但主公可使人辅之便可。&rdo;刘备不用张飞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还有旁的考虑。现在关羽已经独掌荆州,张飞若是再镇汉中,虽说二人表面上都是忠心耿耿,但人心隔肚皮,身为君主是万万不能考虑个人情感。刘备再看着李兰,缓缓说道:&ldo;孔明,孝直二人保举子龙,正方,皆有私心。经纬何不举荐文长?&rdo;
李兰不曾我想到刘备会如此开门见山地将话说出,又急忙拜倒道:&ldo;兰不敢。为主公效力,兰万万不敢存有半点私心。&rdo;刘备对这些听得多了,也听得厌了,但还是满脸微笑着亲自起身上前将他扶起,道:&ldo;经纬不必慌张。&rdo;见其神色不定,又道:&ldo;为帅之道,在于知人善用。吾能有今日,识人用人也颇有所得。&rdo;李兰不明白刘备此言究竟是何用意,只好道:&ldo;主公知人善用,兰佩服不已。&rdo;
刘备仍旧淡淡微笑,示意李兰安坐,才又道:&ldo;孔明有王佐之才,然而并不出仕魏吴,不能不说其有先见之明。魏吴二处人才济济,孔明虽智却也不见得能受到重用;就算重用,也未必能掌重权。转投于我,吾言听计从,正遂其心愿。法正才干虽然不及孔明,但取川中有大功劳,且为川中诸将牛耳,吾也谨用慎用。用人之道在于人尽其才,二弟对我重用孔明多有怨言,可是孔明大才远非他人能及,是以其虽有私心,吾却不闻不问。若非有他,吾也不得今日。&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