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闲话中国人三得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还有为了面子让别人去死的。公元前605年(鲁宣公四年),楚人献给郑灵公一只特大的鳖(即王八)。灵公用他来宴请群臣,却唯独不让子公吃。原来,上朝的时候,子公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子公便对别的大夫说,我的食指一动,就有好东西吃。这话灵公也听见了。所以他不让子公吃那王八,便显然是故意不给子公面子。子公为了挽回面子,竟然径自走到烹鳖的鼎前,&ldo;染指于鼎,尝之而出&rdo;。子公的&ldo;染指&rdo;虽然给自己争回了面子,却大大地扫了灵公的面子。君臣双方既然都不给对方面子,那就只有&ldo;翻脸&rdo;,‐‐也就是把面子给&ldo;翻转&rdo;过来。翻脸的结果,是双方都要置对方于死地,只不过子公抢先了一步,让灵公再也吃不成王八。而且,这位老兄死了以后,还得了一个&ldo;灵&rdo;的&ldo;恶谥&rdo;,比起那位临死之前求吃熊掌而不得的成王来,可就惨得多了。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就因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依照群体意识,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比方说,君臣关系中的君或臣,父子关系巾的父或子等等。不是单独的个人,也就没有独立的价值。君只有在臣的面前才是君,父只有在子的面前才是父。一个人,一旦真的成了&ldo;孤家寡人&rdo;,那他就什么也不是(正因为此,孤家寡人才成了帝王的谦称)。这样,君也好,臣也好,父也好,子也好,甭管什么人,都必须有和自己&ldo;相对&rdo;的&ldo;对象&rdo;,也必须能够时时&ldo;面对&rdo;他人。不能面对,就失去了&ldo;关系&rdo;,也就&ldo;不是人&rdo;。

这就要有&ldo;面子&rdo;。

实际上,要面子,正是为了面对他人。如果自己没面子,或伤了别人的面子,就无法&ldo;面对&rdo;,只会&ldo;错过&rdo;。错是&ldo;错开&rdo;,过是&ldo;过去&rdo;,都是&ldo;不能面对&rdo;的意思,简称&ldo;不对&rdo;。然而,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又是成双成对的(比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应该&ldo;面对&rdo;而居然&ldo;不对&rdo;,当然不仅是&ldo;错过&rdo;,而且是&ldo;过错&rdo;了。所以,中国人便用&ldo;过错&rdo;来表&lso;示过失与错误,用&ldo;不对&rdo;来表示&ldo;不正确&rdo;。过失是&ldo;因过而失&rdo;,错误则是&ldo;因错而误&rdo;。误掉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非他,&ldo;面对&rdo;而已。

其实,正确不正确,与&ldo;对不对&rdo;的,原本没什么关系。两个人&ldo;对&rdo;上了,不一定正确;不对,也不一定就不正确。但是,依照群体意识的原则,人与人之间只能&ldo;对&rdo;,不能&ldo;不对&rdo;。结果,&ldo;不对&rdo;便成了&ldo;不正确&rdo;的同义语。

于是,当一个中国人同意另一个人的意见和观点时,他就会说:&ldo;对!&rdo;也就是表示心心相印,可以面对的意思。这自然是大家都有面子的事。如果要表示不同意见,则轻易不能直统统地说&ldo;不对&rdo;,而要先说&ldo;对对对&rdo;,然后再在&ldo;不过&rdo;后面做文章。意见不同,就是&ldo;不对&rdo;。不是&ldo;错&rdo;,就是&ldo;过&rdo;,怎么是&ldo;不过&rdo;呢?这无非表示,你我是兄弟,是同志,一直就很&ldo;对&rdo;,没有谁存心和你&ldo;过不去&rdo;。现在虽然要表示一点不同意见,但在感情上、心理上、立场上、关系上,还是&ldo;对&rdo;的。为了不致引起误会,就得先打个招呼,声明自己的本心是&ldo;不过&rdo;,而非&ldo;不对&rdo;。如果不打招呼,直统统的就说&ldo;不对&rdo;,便等于说不想和对方&ldo;面对&rdo;,或认为对方不够资格&ldo;面对&rdo;自己,那就无异于翻脸了。因此,尽管那些和对方不同的观点意见终归还是要说出来,但,是先说&ldo;不过&rdo;,还是先说&ldo;不对&rdo;,引起的心理反应却大不一样。

对不起与看不起

不过,话是这么说,事情却未必有那么好。群体意识虽然在理论上规定了人与人之间都应该&ldo;对&rdo;,不能&ldo;不对&rdo;,然而在事实上&ldo;不对&rdo;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这时,如果其中一方确有&ldo;过错&rdo;,或认为是自己&ldo;不对&rdo;,或虽然并无&ldo;不对&rdo;却又不敢得罪对方,便应该说&ldo;对不起&rdo;。所谓&ldo;对不起&rdo;,就是说,不是我不想&ldo;对&rdo;,而是因为您老人家面子太大,我自己面子又太小,想&ldo;对&rdo;也&ldo;对不起&rdo;。

同样,如果对方接受道歉,便会说&ldo;没关系&rdo;。这意思是说,你我原本没有关系,根本就没有&ldo;面对&rdo;过,哪里谈得上&ldo;对得起&rdo;还是&ldo;对不起&rso;&rso;?也不存在&ldo;对不对&rdo;的问题。这就等于委婉地否定了对方的&ldo;过错&rdo;。对方既无&ldo;过错&rdo;,双方又已&ldo;对话&rdo;,则两个人又重新&ldo;面对面&rdo;了。两个人只要面对面,就有关系,也就要照顾到对方的面子。因为对方对方,即面对之方,岂能不讲情面?所以中国人的&ldo;窝里斗&rdo;,多半是背后搞鬼;而一到搞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时,领导者也往往要采取&ldo;背靠背&rdo;的方式来进行。&ldo;背靠背&rdo;才真是&ldo;没关系&rdo;,可以放心地揭发批判他人,而不必顾忌会&ldo;对不起&rdo;。

显然,&ldo;对不起&rdo;的前提是&ldo;对得起&rdo;,至少是很想&ldo;对&rdo;,只因为不小心伤了对方的面子,弄得&ldo;不对&rdo;了,便只好赶紧把自己的面子也损伤一点,以便能够重新&ldo;面对&rdo;。如果两个人面子的大小本来就差得远,那就连说&ldo;对不起&rdo;的资格也没有,只能低眉垂目,作不敢仰视状,如臣下对皇上、小民对长官、奴才对主子,都如此。如果后者居然胆敢&ldo;面对&rdo;前者,便是&ldo;大不敬&rdo;,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他&ldo;不对&rdo;。所以臣下称皇上为&ldo;陛下&rdo;,意思是自己的眼睛只敢看着丹陛之下,不敢&ldo;面对&rdo;,因为面子尺寸悬殊太大,根本就&ldo;对不起&rdo;。尽管臣下朝见皇上,也叫面君、面圣、面奏、面谏,但其实是根本不能&ldo;面对面&rdo;的。无论君臣谁是谁非,只要皇上不同意臣下的意见,就可以随便治臣下的罪。因为臣下还没有开口,就先已经&ldo;对不起&rdo;了,哪里还有平等对话、正常讨论可言?

因此有&ldo;俯首称臣&rdo;的说法。俯首,也就是不敢面对。同样,称王子、公主为&ldo;殿下&rdo;,称大臣为&ldo;阁下&rdo;,称朋友为&ldo;足下&rdo;,也是如此,意即只能遥望对方的宫殿之下或台阁之下,或只能看着对方的脚下,都是低眉垂目,不敢正视的意思。不过,&ldo;阁下&rdo;、&ldo;足下&rdo;云云,后来已成为谦辞、敬语,并非真的&ldo;对不起&rdo;。正如自称&ldo;鄙人&rdo;、&ldo;犬子&rdo;,都当不得真。中国人说话,但凡涉及到面子,就讲不得&ldo;实事求是&rdo;。比如《儒林外史》里写到张乡绅来拜望新中举的范进,说是世先生这&ldo;华居&rdo;,&ldo;其实住不得&rdo;。这就看不懂了:既然是&ldo;华居&rdo;,为何便&ldo;住不得&rdo;?可见&ldo;华居&rdo;云云,是靠不住的;&ldo;其实住不得&rdo;,才是真话。同理,当别人称自己的儿子是&ldo;犬子&rdo;时,也千万别以为真是&ldo;狗娃子&rdo;。《三国演义》里面讲,孙权向关羽提出两家联姻,没想到姓关的一点面子也不讲,竟断然拒绝说&ldo;虎女&rdo;岂能嫁给&ldo;犬子&rdo;。口气倒是大得很,只可惜后来还是败走了麦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