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个有关月光的清美故事都见于志怪笔记《三水小牍》,作者皇甫牧是陕西三水人,晚唐时相继在汝州、梁州任职,进入五代十国后旅居山西。他笔下的赵知微和韩生的幻月手法令人称奇。如果说他们分别是变出月亮和集月光,那么在最后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则顺着筷子做成的梯子爬上天,干脆把月亮摘了下来。
那是文宗大和年间,有精通道术的周生居洞庭山。洞庭山不在洞庭湖,而在太湖畔。一年中秋,周生带着书童,赴洛阳,渡过长江后,在扬州停留,夜宿寺院。
当夜,另有三四个旅人也在寺中投宿。时值中秋,大家来自天南海北,难以入睡,就在庭院里闲谈起来。
月光澄莹,大家遥望,难免有思乡之情。
闲谈中,生活在&ldo;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rdo;的晚唐旅人自然提到盛唐和那时的君王,不免感慨万千,有人背诵起白居易的《长恨歌》,当诵到&ldo;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do;时,众人黯然。
一位旅人说:&ldo;那个时代真令人追思,明皇的一生,命运可谓多舛。&rdo;
另一位旅客说:&ldo;明皇有风姿凛然的一面,更有柔情似水的一面。&rdo;
第三位旅人说:&ldo;明皇喜慕仙道,也算是有超然脱尘的一面。听说他曾游月宫,不知真假。&rdo;
其他两位旅人说:&ldo;我等皆凡人,自然到不了那遥远的神仙之所,又能怎么办呢?&rdo;
久不开口的周生这时候笑道:&ldo;昔日我曾拜师学仙,得些幻术,可将明月取来,藏在袖子里,你们信吗?&rdo;
旅人们的反应无非是:&ldo;此乃妄言疯话。&rdo;当然,也有人感到好奇,为能遇到这样的异能者而感到高兴。
周生说:&ldo;不成此事,便成谎!&rdo;说罢,请众人回室内,用棉布将包括窗户在内的四面都围严实,不留一点fèng隙。随后,他命人取来不少筷子,将它们用绳子连接起来,做成梯子状。
周生告诉诸旅客:&ldo;你们看,我要爬上此梯,去摘月。你们听到我喊后,可进来观看。现在,你们到室外等待。&rdo;
说完,他将门关严。
诸旅客在庭院中踱步,等待着令人无法相信的奇迹发生。
过了一会儿,庭院中的人忽然感到天色暗了下来,抬头仰望,并无云彩遮挡。正在寻找月亮时,听到室内的周生大喊:&ldo;我从天上回来了!&rdo;
门打开,周生说:&ldo;月亮在我衣服里,你们可以看一下。&rdo;
说着,他把衣服掀起一点,怀中真的露出月亮的一角,而此时室内通明,如有月光照耀,只感觉室内温度骤降,寒气逼人。
在这个故事里,周生竟真的把月亮摘下来了吗?
但是,筷子结成的梯子能有多长?也许,这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周生每走一步,梯子自己会生出一节。他是在暗室里往上爬的,房屋中又如何能通天?又怎么穿破屋顶的呢?唐人有诡幻的情怀,所以他们不屑解释这些。
无论如何,作为幻术的一种,它太美了。
唐大和中,有周生者,庐于洞庭山,时以道术济吴楚,人多敬之。后将抵洛谷之间,途次广陵,舍佛寺中。会有三四客皆来。时方中秋,其夕霁月澄莹,且吟且望,有说开元时明皇帝游月宫事,因相与叹曰:&ldo;吾辈尘人,固不得至其所矣。奈何?&rdo;周生知曰:&ldo;某尝学于师,亦得焉,且能挈月致之怀袂,子信乎?&rdo;或患其妄,或喜其奇。生曰:&ldo;吾不为明,则妄矣。&rdo;因命虚一室,翳四垣,不使有纤隙;又命以箸数百,呼其僮绳而架之,且告客曰:&ldo;我将梯此取月去,闻呼可来观。&rdo;乃闭户久之。数客步庭中,且伺焉,忽觉天地曛晦,仰而视之,即又无纤云。俄闻生呼曰:&ldo;某至矣。&rdo;因开其室,生曰:&ldo;月在某衣中耳,请客观焉。&rdo;因以举之,其衣中出月寸许,忽一室尽明,寒逼肌骨。生曰:&ldo;子不信我,今信乎?&rdo;客再拜谢之,愿收其光。因又闭户,其外尚昏晦,食顷方如初。(《宣室志》)
周生的幻术是登空取月。在这里,关键词是&ldo;登空&rdo;。玄宗时的一位幻术师同样掌握这种技法。
在浙江嘉兴,该幻术师因事被捕入狱。在一个盛大的节日,官府让他暂时自由一下,参加一个表演会。幻术师听后,露出不为人解的诡异微笑。在表演现场,他叫人准备了一条长绳,随后将绳子抛入空中,自己顺着绳子开始往上爬。观众看得惊诧。可是他爬着爬着,就渐渐失去了身影。显然,他利用幻术,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