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中罗剑和士子们的谈话仍在不停的传播中,扬州城外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已经全面展开了。
罗剑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连吃住都在城外军营中。
部队前几日已经全部到了城外驻地,休整了一日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训练计划立即展开了训练。
罗剑这几天在对部队的装备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通过仔细了解,罗剑发现此时军中装备的火器确实不少,种类也极其繁多,有些甚至是嘉靖年间传下来的。
三眼铳、抬枪、鸟枪之类的单兵火器数量最多。这些火器绝大部分做工都是极其粗糙,据了解都是天启年以后制造的,反倒是以前万历年间制造的火器质量最好。
这些火器中射程最远的抬枪最远也不过一两百米,有效射程连五十米都不到,稍厚一点的铠甲根本无法穿透。
有些火铳甚至一枪都未放过,使用的士卒担心炸膛,根本不敢用,拿在手上纯粹就是摆个样子。
罗剑看过这些火铳,确实连厚薄都不均匀,一眼看上去都让人不放心,也难怪士卒们不敢放火药使用。
调研的结果让罗剑意识到如果依靠这些火器,是无法打胜仗的。
把黄得功、刘肇基和李成栋等一众将领召集起来,仔细商量过后,干脆把这些不合格的火器全部回收,让人送到刘为民的炼钢厂去了。
好在缴获的武器装备够多,收了这些火器,军中倒不至于有人空手训练。
大强度的体能训练让长期营养不良的基层官兵们有些吃不消,无奈之下罗剑只得减少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增加了一些军阵之类的合训合练。
这段时间朝廷的粮饷补充倒是充足。以前四镇四五十万庞大的兵员对粮饷的需求让南明朝廷不堪重负,如今长江以北,朝廷只需供应十来万人马的粮饷,压力减轻了不少,在罗剑的要求下,扬州五个师部队的饷银倒是足额发放了。
一文不少的饷银让士卒们即使疲惫不堪但训练热情却是不减,惟恐训练跟不上被军中淘汰。
每天都有来投军的读书人,尽管对五万人的部队仍是杯水车薪,但罗剑觉得这是个好势头。
让何刚把这些读书人集中起来进行了五天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这帮读书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教员”。
这些教员到了部队不仅要教士卒们学习文化,还得给他们讲爱国爱民的道理。
王秀楚带着刘良佐部的半数人马到天长县停了下来,罗剑让刘肇基带着他的一团前去帮助精简整编。
不几天报到罗剑这儿的结果是,二万多人马只有四五千人堪能一用,其他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纯粹就是凑数的。
据李成栋讲,以前的高杰部跟这个情况也差不太多,后来只是因为一直被清兵追击,老弱病残都被拖没了,剩下的都是些青壮。
黄得功部的情况最好,但整编时也只留下了大约一半人马。
这让罗剑也明白了为什么江北四镇四五十万人马,遇上清兵根本不堪一击,其实真正能参加战斗的士兵估计只有五分之一,这些大都是将领们的亲兵。这也是当初左良玉部号称四五十万人马向南京进军,结果几天就被黄得功部击败的原因。
安顿这一万多人的老弱病残确实花了史可法不少功夫,好在清兵退后无主田地很多,大多数人被就地安置,史可法亲自在天长呆了五六天才把这一万多人安顿好了。
刘肇基对刘良佐部军纪差早有耳闻,没想到部队精简整编后没两天,就发生了士兵成群结队出去抢劫的事情,把刘肇基气得七窍生烟,直到营中的旗杆上挂了五名低级将领、三十多名士卒的脑袋才把这股邪风给压了下去。
罗剑本来想让这些人马驻守天长,后来与刘肇基商量后,觉得这些人马实在无法单独成军,干脆把他们打散分到各师去了。
这件事对罗剑冲击很大,以前总想着不停地扩充队伍,现在看来如果把这五万人马确实练成精兵,足以应付一段时间的局面了。
跑回扬州跟史可法谈了很久,两人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近期内不再扩军,而是集中精力训练和保障这五万人马,以后等形势有了大的变化再做其他考虑。
工匠营(将作营)被罗剑调到了瓜州,刘为民的炼钢厂就建在那里。
训练慢慢进入正轨,罗剑终于有时间到瓜州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