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幸福了吗乖乖图片用血写的 > 第54章(第1页)

第54章(第1页)

诗人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套用此句式,很多人会觉得我们更多的时间在监督在批评,是尖锐和坚硬的。其实,并非如此,批评给了我批评者的眼睛,我却一直用它寻找温暖。如果不是如此,批评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寻找一个更好的未来,监督又有何意义?

有这个想法并不让人意外,全世界的众多媒体,都会在一年终了的时候,推出他们的人物评选,一来发出媒体的声音,二来通过选择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三来也有竞争与市场的因素。于是,这样有影响力的年度人物评选在全世界并不少,比如《时代周刊》、《新闻周刊》、n等媒体,都做出了特色和影响力。但是,起码到了2002年,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这个领域仍是空白。

我们想填补它,最初的提议和方向不让人意外,当然要做年度新闻人物的评选,这不仅因为我们在做新闻,还因为,这几乎是媒体的惯例。

可在讨论操作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既然是新闻人物的评选,就没人能保证都是正面人物,一年之中,也许航天英雄和黑心矿主同样是热门新闻人物,请问,这样的评选能被接受吗?到时如何&ldo;颁奖&rdo;?一届可能可以办,但下一届会让你再办吗?

在我们的环境中,这样的问题必须考虑到,空有理想,如果无法实现操作,那理想也几乎等于零。对于我们这些久经考验的新闻人来说,这意识都有,于是,必须去寻找既符合理想,又可以操作并可以放大的事情来做。

各种各样的建议被提出,又在越来越多的烟雾中被否决,不是不符合理想,就是不符合操作,或者,太没有国情观念。一个下午的策划会,几乎快走向僵局。

这时,似乎是陈虻提出了一个点子,找好人,评选让人感动的年度新闻人物。乍开始,有一瞬间的沉默,但迅速地,我们就看到了&ldo;感动&rdo;二字背后的巨大价值与可能性。感动,不会让黑心矿主们列入其中;感动,也是我们自己想寻找和需要的;感动,是一种力量,也可以推动这个时代前行;感动,作为一个电视节目,也有进一步成长和成功的可能。看样,这件事可以做。于是,2002年9月下午的这个策划会,终于留下了一个可供发展和讨论的果子,算是功德圆满。而那一瞬间的火花,来自当时还长发飘飘的陈虻。虽然大家一起丰富和完善成《感动中国》,但思维僵局中的一个转折,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以至于,每一次录制《感动中国》,都会想到陈虻。只可惜,后来,变成了追忆,2008年年底,在第七个《感动中国》诞生之前,陈虻英年早逝,引发整个新闻评论部人内心巨大的情感地震。追悼时,人们谈论更多的是他创办的《生活空间》&ldo;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rdo;,但别忘了,还有《感动中国》的最初创意。而陈虻,用自己的贡献告诉我们:有时,背影也是一种感动。

回到2002年9月的那个下午,一个思想上无中生有的《感动中国》正式诞生,从此,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息过的感动,开始以另外的方式,以一种年度电视化的操作模式,呈现在中国人的面前。出发之前,我们对这片土地上存在的感动既犹豫更充满信心,唯一有些不确定的是:在当下这个时代,中国,会被感动吗?

什么是感动?又该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感动中国?

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对&ldo;感动&rdo;一词是这样解释的:&ldo;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仰慕。&rdo;

其实,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对感动的解释。感动于我,便是在某人或某事面前,一种抑制不住的热泪盈眶以及之后良久的沉思!

敬大姐也曾经问过一个十岁的小女孩:&ldo;你感动过吗?&rdo;

小女孩对敬大姐说:&ldo;有一天,我放学晚了一个小时,走出校门时,我看见姥爷在寒风里一直等着,我就哭了。&rdo;这就是感动。

对于普通人来说,感动往往与泪水紧密相关,这也应了另外一句话: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该问一问自己,已经多久没有被感动?而一颗好久没有被感动过的心,就像一朵很久没被浇过水的花。所以,泪水,也是一种浇灌良心所用的水。

但是,制作一个有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仅仅弄懂了感动是远远不够的。别忘了,《感动中国》里的&ldo;中国&rdo;二字,意味着你选择的感动必须契合主流的价值观,要面向全体中国人,不能太过&ldo;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do;,否则,感动大打折扣,也未必感动中国。

这个难度,就体现在人物的选择上,这个选择,往往意味着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某种精神或价值的体现,而这选择,从某种角度说,也代表着我们,一群电视人不用语言而能表白的坚持与尊重。

在第一届《感动中国》开始推进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向几十位推选委员寄出了一封信,我也身在其中,在这封信中,有如下一段内容,代表着最初的创作想法:

感动需要发现,而您就是我们邀请的推选委员会中的一员,为中国发现感动,收集感动。

我们希望能&ldo;感动中国&rdo;的更多是小人物,是平凡人亮相的场所,但也不排除各种因素决定每届都会有一些知名人士走上领奖台。成龙之所以获选,是因为他走向世界之后,对&ldo;中国人&rdo;这三个字愈发捍卫。

这次评选活动将感动中国、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2002年度人物?……这些人物身份各异,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有的可能曾经见诸媒体,有的也许还不为人所知,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当担当起怎样的责任,以坚强的民族精神挺起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着怎样的情感,带给公众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他们共同的特质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我写作有一个习惯,一般不喜欢过多引用,但是以上这一段,必须引用于此作为备案,看看最初的想法是怎样的,中间是否坚决执行,而岁月是否会慢慢地侵蚀了这一切。在将来,让我们自己别忘了,曾经许下过一个怎样面对感动的誓言。

还好,依然如故。

在这样一些最初的设想中,蕴藏着最重要的一个精神是:在人格与感动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只在意内心的巨大震动,而不是哪一个人声名的显赫。这,就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上感动中国的舞台做了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铺垫。

2003年2月14日,第一届《感动中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第一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包括王选、刘姝威、姚明、濮存昕等十位人物。

在制作第一届《感动中国》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它用被迫的改变奠定了之后《感动中国》的朴素基调。

这一届的《感动中国》,在录制的时候,颁奖过程中穿插了几个文艺节目,演出者是包括钢琴家刘诗昆在内的绝对大腕。这种选择,一方面是希望少量的文艺节目烘托气氛与情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还不那么自信:仅靠画面和访谈,能吸引住观众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