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茶会最特别的客人最后到达,是杜夫人亲请的伍云甫。伍云甫没想早来,也没想迟走,募捐物居然是一块长征时期从体内取出的弹片。主持人介绍完后,伍云甫把那枚弹片捏着举过额头,在捐品展示台前转过身来,声音低沉而铿锵。&ldo;这是三年前,蒋总裁的厚爱,从我腿里拿出来的,准备留作纪念保存终生。受到邀请,我一直拿不定捐什么,最后还是觉得这个弹片合适。如果诸位能把十八集团军的经费物资,按时按量供应,也许我能从积蓄之中,拿出些贡献给募捐会。假如我在国军中,按级别应该已是豪宅良田,锦衣玉食。可我是共产党人,就只有这个弹片。今天这个大日子,再珍惜也只有割爱捐献。诸位不要笑我吝啬,这不是吝啬,我为抗日可以捐躯,却拿不出捐款。这不是吝啬,代表我党,不计前嫌,愿意精诚合作,共御日寇。也希望贵党,能尽抛党派之争,勾销宿怨,以抗日大业为重!&rdo;
伍云甫一席话先引起窃笑,随着话语深入却打动了所有人,沉默片刻都不禁鼓起掌来。伍云甫微笑示谢,把弹片放置在珠宝首饰中间,一点也不逊色,成了最有意义的捐物。伍云甫转身敬礼,再向杜夫人微微颔首,干脆地走了出去,离开募捐现场。与会者都被弄得发愣,不能挑礼数,又被无形打了耳光,除了惭愧没有愤恨。幸亏主持人能说会道,赶紧用场面话打了个大圆场,过渡了这个插曲。武伯英站在最后的角落,背靠窗帘躲那个王子称号,却有了目不转睛观察伍云甫的机会,不用顾忌不用隐藏。真羡慕他的正气凛然,可以大声硬气说话,像狮子一样低吼,像老虎一样长啸。而自己只能做老鼠,时抻时缩,蹑手蹑脚,吱吱叫一声,回头看三遍。
募捐会结束,爱国王子赢得的一项权利,就是爱国公主陪伴晚餐,蒋宝珍于情于理上了武伯英的汽车,不得推托。武伯英并没打算共进晚餐,开车将她送回蒋公馆。一路上蒋宝珍一直不说话,但表情非常丰富。她在后座看着开车男人的背影,恨也不是,爱也不是,想法几经变化,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
车到蒋府门口,蒋宝珍将车窗玻璃摇了下来,卫兵见是侄小姐,赶紧开大铁门放行。车子过铁门,她终于开口:&ldo;你把那么珍贵的祖传宝物捐了出来,就是为了能和我共处这么一会儿?&rdo;
武伯英瞟了她一眼,对这自以为是的想法,没承认也没否认。
蒋宝珍把沉默当成默认,就感动了起来,心房冻上的一层薄冰,瞬间化作一潭春水。&ldo;你说是不是,我就想听你说。&rdo;
武伯英没正面回答:&ldo;那你给我送请柬呢?&rdo;
蒋宝珍听他这样反驳,没有生气,反倒异常开心,女儿家特有的含怨带喜。
车到后楼,武伯英将她送到台阶口,蒋宝珍上了一级,扭身回来问:&ldo;最近怎么听不到你在公园拉胡琴了?&rdo;
&ldo;太忙了,你想听吗?&rdo;
&ldo;想听。&rdo;
武伯英不假思索:&ldo;那好,今晚我一准去。&rdo;
蒋宝珍听了他的话,撇了一下嘴赶紧转身,轻快地沿着台阶跑向三槛木门,她怕他看见自己开心、愉悦的表情,更不愿意他看到自己兴奋、娇羞的粉脸。武伯英看着曼妙的背影,白色旗袍上的银色树叶,在优美身躯上闪动飘摇。蒋宝珍推开木门闪了进去,就像一条白鲢鱼躲入了芭蕉叶下,有种古画新描的奇妙感觉。武伯英看得有些呆傻,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十一
武伯英吃完晚饭,如约带着板胡去了革命公园,坐在纪念亭内拉了近一个时辰。每曲完了稍微歇息,搜寻曲目,也不知蒋宝珍有否在听。公园内散步的人,开始还聚过来听曲,后来觉得没意思,就都走开了。随着夜幕逐渐降临,散步人都回了居所,剩下几个纳凉人,远远坐在树荫和湖边,拿蒲扇赶蚊子说话。
有个独自散步的女人,不远不近,似听非听,坐在亭外木排椅上。武伯英注意到了,边拉琴弓边看她,暮色渐浓只能看清轮廓,看不清眉目。他带着对蒋宝珍的歉意,刻意拉够两个小时,左手边压琴弦定音,边用手表掌握时间。到了两个小时之期,他一曲终了停下来,又看看那女人,还保持着来时的坐姿不曾动过。他歇了歇,将板胡纳入琴盒,整理归置,扣上盖子。
那女人轻轻走过来,在亭子栏杆上坐下,缓缓问:&ldo;怎么不拉了?&rdo;
武伯英惊了一跳,手忙脚乱,把琴盒从石桌上碰了下去,&ldo;笃&rdo;一声摔在石砖地上。他连忙转头看那女人,暮色中赫然就是前妻沈兰,瞠目结舌愣在石凳上,最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天天想她,突然见她,却连嘴唇都张不开,只拿心思猛地扑过去,一下子抱住。沈兰轮廓胖了不少,却没有走样,保留着自然天成的清纯气息。在他心中沈兰一直是个女学生,算算时日,从西北公学师生相恋到如今已经九年。要说好日子不少,痛苦日子更多。最初两年,因为师生关系羁绊,不敢挑明爱慕,虽有朦胧却备受折磨。接着两年,跨越了世俗偏见相恋,却不敢在公开场合承认和表现,虽有窃喜却更滞涩。接着三年,虽然如愿完婚,却因为二弟的惨死和父亲的暴毙,一心只想报仇,亲爱之情全被仇恨之心置换。这两年不必说,天各一方,生死剧变,何来幸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