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旁观的辛重威摸了摸额头,笑得很无奈。
“大娘子的箭术,确实如你所言啊。”掖着两手的年轻官员含笑望着一脸懊恼的女郎,很久以前就听辨之提起过这位大妹妹,几乎样样都好,唯独射箭十射九不中,像这等射黍的活动,从来不曾得过什么战利品。
辛重威说可不是,“上次我父亲看她射靶,差点被她当靶射中,还好跑得快。不过姑娘家,准头差点没什么,反正只是消遣,不必当真。”说着觑了眼身边的人,“衔青,明日你可有空?我得了一副上好的画儿,邀你来品鉴品鉴。”
小字叫衔青的人,正是给事中陆观楼。在辛重威眼里,他也是诸多官场好友中,唯一无可诟病的人。出身于弘农陆氏,虽不比杨氏显赫,却也是排得上号的。少年及第后,一直在长安任职,平时雅好读书,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就连官场上常有的聚会,但凡设在秦楼楚馆的,他都一律不参加。这样的洁身自重,连尚了公主的自己都做不到,所以殊胜说看上了他,辛重威自然连连夸她眼光好。
只是可惜,先前他们没能在承晖亭相遇,自己回到龙首殿的时候,陆观楼已经落了座,正与邻座的官员闲谈。没办法,作为殊胜的好阿兄,他势必要想个办法,为他们创造见面的机会。反正男女之间有没有眉目,见上两三次便见分晓了。自己的妹妹自己知道,只要她下了决心,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
好友的邀约,陆观楼向来不大推辞,既然得了好画,当然要去开开眼。便道好,“明日下了职,我去府上拜会。”
辛重威道:“这两日司封司有很多封命要拟,万一我晚回来一时半刻,你且等我一会儿,回头咱们去西市喝酒。”
陆观楼爽快地答应了,辛重威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颇有设下圈套,引鱼上钩的快乐。
谁知恰在这时,身后一道嗓音响起,轻快地说:“给谏,先前宴上人多,你我也离得远,不曾有机会说上话。”
闻言,辛重威和陆观楼俱一惊,忙深深长揖下去,“殿下。”
人群之外走过来的人,即便穿着寻常的圆领袍,也有一身宏雅的气度。那是属于储君的,不容逼视的辉煌,与前朝太子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说前朝太子高存意是一篇诗歌,那么当朝储君凌溯便是一柄雕花的利剑,有其含蓄从容,也有十步杀一人的独断果决。
朝堂之上,除了高坐龙椅的帝王,最令人敬畏的就是这位太子。原因很简单,他不是守成的储君,他是朔方大军攻取中原时,手握大权的战将。甚至这场颠覆朝纲的大战,有一半的功劳应当归于他。
但有别于帝王的崇高,储君就显得接地气得多。你可以从心底深处惧怕他,但面对他时,他倒又有令人如沐春风之感。偶尔也会让人产生错觉,这样一位人中龙凤,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亲近。
就像现在,他脸上带着一点笑,悠然地抬了抬手,“咱们同朝为官,不必太过拘礼。”视线一转又看向陆观楼,“我答应替人传话的,险些弄忘了。恰好现在遇见给谏,万不能有负所托。”
陆观楼有些不解,也想不出是谁托太子传话,便敛神向太子拱手,“不知殿下是受谁所托?”
凌溯的视线穿过人群,望了那重新架起角弓的女子一眼,复又向辛重威一笑,“郎中也认识,正是辛家大娘子。”
辛重威吃了一惊,“我家大妹妹?”边说边回头看,“她是何时结识殿下的呀?”
凌溯想起墙头上的一遇,含糊道:“机缘巧合,我与大娘子打过两回交道。”
说话间,一支箭又斜飞过去,射中了胡榻的腿。大家不以为意,谁都没有对大娘子的箭术产生任何怀疑。
陆观楼倒是愈发纳罕了,自己与辛重威交好,但和他的妹妹并不相熟,不知道她有什么话,要托太子转达。
凌溯话风又一转,淡笑道:“其实也不算正式的嘱托,是我自己的揣测罢了。大娘子把我错认成了你,特地赶到承晖亭,想必是有什么话要对你说。给谏得闲时,记着面见辛娘子,别因一次错过,耽误了正事。”
说得辛重威连连倒气,心想这丫头的眼睛是什么时候瘸的?这两个人的身量不一样,气势也不一样,她是怎么做到把这两个弄混淆的?
陆观楼嘴上应着好,心下纳罕,茫然看了辛重威一眼。
辛重威报以不知情的微笑,当着太子的面,就不要聊那么私人的话题了吧!
凌溯复微微颔首,“我还有些事务要处理,先走一步。”临行又想起嘱咐辛重威一声,“辛娘子不知道我的身份,郎中不必同她提起。这样偶然见面还可以自在说话,否则讲起尊卑来,反倒拘谨了。”说罢由内侍引领着,往玄化门方向去了。
辛重威与陆观楼叉手送别了太子,直起身后,彼此都觉得心下没底。毕竟这种身份的人,没有一桩事是不带目的的。辛重威开始担忧,妹妹之前与存意太子走得很近,自己又娶了前朝的公主,凌氏虽说处处宽待高氏,但也不过表面文章,私底下的打压从来不曾间断。这回当朝太子也搅合进来,难道又有针对高氏的计划?辛重威想了一圈,忧心忡忡,又不敢不遵太子的令。看来只好想办法迂回提醒妹妹多多留意,别横冲直撞,又闯下祸事。
那厢居上永不言败,终于在射出第三箭后,如愿射中了一个角黍。
内侍把-->>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