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没有过去。
06与泪水相关的故事
从悉尼到北京,从地理的层面上看,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一个是该国非首都的第一大城市,一个是大国的首都;空中飞行距离十多个小时,时差三个小时。如果没有奥运会这一个记忆,这一对城市,顶多是结为友好城市偶尔礼貌走动,并且各自老百姓把对方当做旅游目的地而已。然而,奥运的记忆,将这两个城市紧紧捆绑在一起,而这种记忆,恐怕中国人才真正刻骨铭心。一来,1993年那次申奥,北京一票之差负于悉尼;二来,进入二字开头的世纪,悉尼奥运被公认为是一把尺子,衡量接下来奥运的成功与否,你不量,别人也会量;第三,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军团破天荒地夺得二十八块金牌,接近上两届奥运会的总和,这为一年后的莫斯科申奥成功打下一个重要基础。悉尼,这座记忆中曾经让中国人伤心的城市,又奇妙地成为中国体育与奥运的福地。其实,历史,有它深谋远虑的逻辑。如果2000年奥运在北京办,也会不错,但失去了一次先品尝失利再又获得成功的成长机会;更何况,哪里会像八年后那样跌宕起伏,自信而丰满。
所以,有些决定,注定是历史的安排,与一票两票无关,更与对哪一座城市的爱与恨无关。
曾经与泪水有关的故事,在1993年那个夏夜发生过并成为历史,以往的文字,曾详细记述;新的与泪水有关的故事,从2000年的那个秋日开始。
兴奋剂事件
2000年9月1日,在我的记忆中,可真不是一个能忘掉的日子。那一个早上,儿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我们全家送他,我用摄像机记录下他的第一次:走进大门又迅速回头的小哭小闹。
我已经没有时间感慨人生奇妙,只带着儿子这一个人生新画面就直奔机场,因为当天上午,我要直飞悉尼,参加悉尼奥运会的直播报道。
这是我第一次直接参与到奥运会的报道之中。也曾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为什么你这个新闻中心的主持人,会去主持奥运直播?是不是你爱好体育?
其实,这个决定更多地来自于爱好之外的因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体育部一直归新闻中心管理,成立独立的体育中心是短时间内的事,而分家之前的新闻中心主任李东生,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分管新闻中心与体育中心,悉尼奥运报道归他管。
那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从香港回归直播起,中央电视台开始进入大型直播时代,然而,香港回归的直播模式,被证明有巨大漏洞,多演播室的设置,使得整个直播分散,关键时刻,缺乏中心调控,无法收放自如,并因此充满风险。于是此后开始尝试总演播室的直播模式,收与放都由此负责,这种模式经三峡大江截流直播的实践,到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直播时达到成熟,被证明行之有效。这种情况下,悉尼奥运准备首次尝试这种一个频道内由一个总演播室来统一调控的奥运直播模式,而由于过去几年大型直播,我无一例外地都出任了主持任务,再加之我又喜好体育,在新闻中心时就是奥运报道的主力,因此,李东生与体育中心的马国力主任商量,敲定我与宁辛搭档,出任整个悉尼奥运直播的总主持人。
没时间紧张或兴奋,奥运对我,画面与故事都不陌生,然而现实的奥运气氛与特点却是首次触碰,好奇大于一切。
9月1日,经多个小时的飞行后到达悉尼,原本只是入住记者村调整而已,然而一件大新闻,却迅速地击中了我们。
中国奥委会当天下午在北京召开大会,决定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实行严格的兴奋剂检测,不仅尿检,还动用血检,苛刻程度远超过国际水平。于是当天,中国众多运动员因此或其他一些原因,在出征悉尼的大名单上消失,这其中包括多位之前被认定有夺冠希望的选手。
巧合的是,当天《东方时空》中的《东方之子》栏目里播出的正是我之前对举重选手石智勇的采访,他可是悉尼奥运会上绝对的金牌争夺者,然而,节目还在播,他还在畅想悉尼奥运之梦,可他的名字已经在大名单中被划掉。具体的原因,他自己后来陈述过。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决定,对于有梦的运动员来说,打击会有多大,好在,四年之后,石智勇在雅典圆了金牌梦。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有些蒙,显然不是时差造成的,而是立即产生一种担心,在这种情况下,本届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会不会因为失去了有实力的选手而失去成绩?而一旦运动成绩下滑,会不会给第二年申奥蒙上阴影?
那一天,全世界体育媒体都把它当做头条,悉尼的体育媒体也都予以高度关注,毕竟在金牌争夺上,澳大利亚是把中国当对手看的。那一夜,我们很难入眠,显然,初到悉尼的第一天,我们遭受了一个让人忧虑的&ldo;下马威&rdo;。这个由最高决策者制定的铁律,宁可牺牲成绩,也坚决要干净,被体育代表团以讲政治的高度来坚决执行。事后证明,在中国,不管什么事儿,只要领导真抓,都能见效果。兴奋剂问题,从那之后,收敛多了。
运动,才是最好的标语
距离悉尼奥运开幕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就开始了大量专题片的采访与制作,慢慢感受着悉尼这座城市与悉尼人。
悉尼的奥运氛围已经很热烈,虽然横幅与标语未必很多,但奥运的标记还是无处不在。虽然也做好了精心准备,却看不出太多的刻意,随意并放松。
最浓厚的奥运氛围,其实是由澳大利亚人热爱体育的气质营造出来的。
在悉尼城中心最&ldo;黄金&rdo;的中央大道上,每隔数米,就是一个运动用品商店,那种密度让人惊讶,而从早到晚,随时都有运动的人从你身边跑过。我相信,这与奥运到来没有关系,悉尼人平日的生活方式就是如此。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之后当北京获得举办权,在很多个论坛与节目中,我大力呼吁,一个城市最美的风景并不是高楼大厦,名胜古迹,而是时刻有人在有活力地运动。我不希望,北京人或是中国人,都是电视机前的体育迷,而不是运动的参与者。
记得有一天,在悉尼的一个海滩,看到有两拨人在打沙滩排球,水平之高让我们连连赞叹,我开了句玩笑:&ldo;估计是哪国沙排运动队提前在这儿训练呢!&rdo;旁边的陪同很认真地回答:&ldo;平时也这样,就是普通的悉尼人,比这高水平的还有呢!&rdo;
等到直播开始,我们虽然守着奥运城,却很少有机会进赛场,临近结束时,我和宁辛调了一下班,各值半天,各去主体育场一次。那一天,我和马国力主任、导播方刚一起走进了主体育场,一人一杯啤酒,坐了二十多分钟。这个主体育场很大,大约能装下十万多人,我们去的那个下午,没什么重要的比赛,然而现场爆满,就连我几乎看不到的最高处最后一排也坐满了人。那一瞬间,感慨万千,我不能不感动于体育的魅力,以及澳大利亚人对体育的这一种热爱。
事后,人们都评价悉尼奥运会非常成功,依我看,除了运动成绩、开幕式、安全保卫等之外,还有两点,是悉尼成功的关键:第一,这儿的人们真爱体育,真的投入到运动之中;第二,这届奥运会的志愿者老少都有,笑容各异,但真诚与爱,却非常一致,像亲人一般,迅速让你放松,并不再有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