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毛人凤劈哩叭啦说了一大通,才一言不发地拿起电话筒向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询问222号飞机的去向。然后下达命令:&ldo;你们航空委员会马上派出几架搜索机沿青岛、南京、上海一线及周围地区寻找,弄清222号专机降落地点,另外还要通知空军各机场协助查寻,发现情报及时报告!&rdo;
蒋介石对周志柔下完指令,放下电话,转脸问毛人凤:&ldo;你个人认为戴科长会出现怎样的情况?&rdo;毛人凤说:&ldo;一是由于某种原因;二是飞机失事,机上人员遇难,所以,我才赶早向你报告。&rdo;
蒋介石点点头,道:&ldo;你马上选派一名将级特务,带上电台、报务员、外科医生,沿青岛、南京、上海一带去寻找,如发现222号专机,就命令马上降落,不能降落就跳伞下去,用电台随时向我报告。&rdo;
毛人凤退下后,蒋介石情不自禁发出笑声,此时,宋美龄正从床上起来,身披粉红色睡衣,显出慵懒之状,问道:&ldo;毛人凤一大早来干嘛呀?&rdo;
蒋介石说:&ldo;没什么,戴笠和飞机一起失踪了。&rdo;
宋美龄像注射了兴奋剂,立时来了精神,道:&ldo;好呀!他终有这一天!&rdo;
蒋介石一本正经道:&ldo;不许这么说,雨农是我的好学生。我为他的失踪万分悲伤……&rdo;言罢,眼睛红红的。
宋美龄也像演戏一样掏出手绢,抹起泪来,低声道:&ldo;政治本身就是一场游戏,越是成功的独裁者,越是出色的演员。&rdo;
是日上午12时,毛人凤再次入报:&ldo;报告校长??&rdo;
蒋介石&ldo;嗯&rdo;了一声,道:&ldo;坐。去寻找雨农的拢好没有?&rdo;
毛人凤悲凄道:&ldo;报告校长,军统局有十几名将级大特务,平时是最受雨农恩宠的。我以为大家都会抢着去,谁想一听是去区救人,一个个缩头乌龟似的不愿前往,那时我声泪俱下哀求说:&lso;同志们,委员长再三强调,一定要派人去,不然就显得我们军统的负责人太胆小怕死了吗?如果我能走开,我一定去,可是戴先生临走时,让我在局里处理常务,离不开。你们叫我怎么去向委员长复命呢?&rso;&rdo;
蒋介石急问道:&ldo;后来有人愿去吗?&rdo;
毛人凤抹了把眼泪,道:&ldo;还好,有沈醉不怕死。&rdo;
蒋介石说:&ldo;你怎不叫他来见我?&rdo;
毛人凤说:&ldo;报告校长,沈醉和我一起来了,现在在外头听候吩咐。&rdo;
沈醉被召进来,蒋介石握着他的手道:&ldo;嗯,不错,干革命就是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完成任务我还要奖励你,现在时间来不及了,你会跳伞吗?&rdo;
沈醉摇摇头:&ldo;报告委座,不会。还有跟我一起去的都不会。&rdo;
这时宋美龄在一旁插话道:&ldo;跳伞很容易学的,最主要是掌握着地时注意曲腿,免得骨折。&rdo;
蒋介石说:&ldo;夫人是航空委员会的最高领导,你回去照她说的练习,另外还找个飞行员,直接辅导。&rdo;言毕临时草就一份手令给沈醉:&ldo;无论如何,不许伤害戴笠,应负责妥当护送出境,此令,蒋正中。&rdo;
晚上8时,毛人凤又一来汇报,蒋介石劈头问道:&ldo;沈醉他们去了么?&rdo;
毛人凤说:&ldo;报告校长,沈醉还没有走。我刚刚收到李人士发来的电报,说是17日午后,军统局情报人员发现有一架军用飞机在南京西郊的江宁县坠毁,我怀疑就是222号专机。&rdo;
蒋介石点头道:&ldo;很好,沈醉就不要急着去了,你命令李人士查一查,222号专机上有不少金银古董,只要找到一件就可证实。&rdo;
19日早晨,蒋介石刚起来电话铃就响了。
那头,是毛人凤的声音:&ldo;报告校长,李人士刚刚来了电报,说机上的文物都被当地老百姓捡去了,只寻得一枚私章,刻着龚仙舫的名字,现在可以百分百肯定那就是222号专机。&rdo;
蒋介石指示:&ldo;继续调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rdo;
3月19日上午,李人士即带领陆总调查室和南京办事处的特务赶往222号专机坠毁地点??江宁县板桥镇以南五公里处的戴山。李人士等人坐大小车辆到达江宁县板桥镇,前面已无公路可行,只得下车在大雨后的泥泞小道跋涉而行,1个多小时后,方到达戴山。只见数日暴雨已将现场冲涮得乱七八糟,飞机残骸成圆形抛洒在半山腰的大片泥泞中,被烧焦的残肢断体令人可怖地与飞机的残骸夹杂在一起。经过附近农民两日来翻搅践踏的寻宝活动,尸体与泥水搅浑在一起,另有一些尸体被雨水冲刷到山腰上一条叫&ldo;困雨沟&rdo;的水沟中,其行状,惨不忍睹。李人士当即组织特务和雇请来的民工把尸体一具具地清理出来,用白布包裹好,排成一行,放在戴山的半山坡上。经反复地清理清点,一共13具。由于每具尸体都烧得像一段焦碳棒,特务们已不能分辨谁是戴笠,谁是龚仙舫,这时经闻讯赶来的的贾金南进行辨认,才弄清了&ldo;困水沟&rdo;中捞出来的一具尸体是戴尸。贾金南是通过戴笠生前左边臼齿上下镶嵌的6颗金牙才认定戴笠尸身的,他10多年来始终跟随戴笠当勤务兵和副官,不但对戴笠忠心耿耿,而且对戴笠情况的了解和熟悉无人能及。这次因事滞留上海、南京,未能同行,故躲过了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