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亭长小武21章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明廷教训极是。小武揖道,可是臣也斗胆禀告明廷,捕人一事乃是明廷属下的擅自举措,臣资历卑微,难以阻止。

岂有此理。王德愤怒地拍案,此前他就怕掾属们轻视小武,自作主张。虽然他也并不很高看小武,可是从小武前此给他分析案件线索的情况来看,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小竖子的头脑还是有些清晰的,比一般的掾属要强。他曾多次告诫掾属们要一切遵从小武的吩咐,可是没想到他们会胆大包天,大肆捕捉至少现在看来跟本案毫无关系的人,什么游侠少年、商贾、隶臣、不事产业的大男子,以及奸猾的大族子弟,这哪里叫破案,分明是胡闹,传到太守府中绝对会成为笑柄,而且切责文书会即刻下达县廷,征召这些掾属到府,诘问过失。他们也都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县吏,诊视案情是他们的基本技能,怎么能不问青红皂白,只懂得拷掠呢?更让人气愤填膺的是,没有经过他这个县令的同意,他们就鼓动县尉,征发了百张强弩,包围数个大族府第,搜捕了大批从他乡逃入的大族食客。这不是公然和大族相抗吗?这怎么行?即便是太守那样的二千石大吏,如果没有长安的同意,也不会这样做的。这帮没脑子的家伙,只知道给他添麻烦。

马上将所有被捕捉的人登载在册,记下他们的谋生方式和饮食来源,然后放了。王德叹了口气,对小武苦笑了一下,你放心,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了。事情这么被动,都是那帮庸奴的责任。

小武看着王德的怒色,有点想笑,这正是他所盼望的。本来那帮饭桶的策略他完全可以阻止,至少可以及时上报,让县令来阻止。但是,既然这正好是一次打击他们的机会,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于是他沉默了。他知道结果会怎样。

不过这时,他还是装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劝道,明廷不要急躁,他们办事虽然鲁莽,却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借机爬梳了一下本县所有的无业人员,这个名册对将来治县还是有用的。大族们虽然很不满,却也不至于敢公然反抗,背叛朝廷。我们的举动诚然有点过分,却也基本在大汉律令的范围之内。明廷不必担忧,臣一定竭心尽力,尽快查出真相。

黄昏时分,小武回到青云里的家中。闾里的后山有不少竹林,长得清翠挺拔。小武看见自己的弟弟去疢正挥汗砍竹子,将一根根圆竹剖成细细的竹条,非常用心。你在做什么?小武忍不住问道。去疢屁股对着他,弯腰忙碌,好似聋了一般。小武见他这般傲岸,怒道,你也该干点正经事,正当农忙时节,稻子也该耘去稗草,灌溉捕虫这类活,都是我们壮者的事,总不能让父母还去侍候你吧?况且我大汉有律令,不孝顺父母者,黥为城旦,严重者甚至处死。即便不死,六年刑满放出,也将被人嗤笑,有何脸面见乡里长老?即便他人不来嗤笑,也是宗族之耻。我沈氏虽然现在不顺,总算是有历史的世家,春秋以来就侍奉楚王,以上大夫的职位延续数百年,楚王封在沈丘,亲赐为族姓,有典可查。看在祖宗面上,你也该洗心革面,不要每日只知道斗鸡走狗,游荡乡里了。

行了行了。去疢很不耐烦地挥挥手,少来这套,开口大汉闭口宗族的,凭你这样的窝囊废,有什么资格教训我。难道像你这样每天小心谨慎,做那小小的亭长,就给祖宗增了光荣?你知道大家背地里怎么取笑你的吗?是的,根本不用背地里取笑,本县的少年有哪个把你当一回事?就算青云里这块指甲大的地盘上,又有谁畏惧你这个小小亭长?说到门风,那真是羞死了。到底是谁将为祖宗增光,现在还不知道呢。

你他妈的,小武大怒,恨恨地骂出一句脏话来。他平日在外面很谨慎,从不说粗鄙的言语。但是面对同产胞弟的轻蔑,忍不住火冒三丈了。你以为自己是谁?小武怒道,这次县廷布置吏员搜捕所有不事产业的浪荡子弟,你本来已上了搜捕券,就等县吏持券捕人了,倘若不是我恰巧调到县廷,主管卫府剽劫案,你现在已经关在大牢里接受掠治。知道他们怎么对付像你这样的浪荡子吗?孝文皇帝摒弃了肉刑,改用鞭笞。可是你知道每年在狱中受鞭笞而死的人有多少?我们家根本拿不出赎金赎你,你只有受够五十下鞭笞才能放出,不管你犯罪与否。这次搜捕声势浩大,虽然王公已下令释放所有疑犯,但是在命令发布前的仅仅三日内,受拷掠而死的人已经不下十个。如果这次你被系捕,就是同样的下场。你活到这窝囊份上,还敢说我?

去疢的脸憋得通红,好半天才扔出一句话,大丈夫死便死了,又何必像你小心谨慎,卑贱苟活。我不在乎你的恩赐,什么时候我救你一命也说不定。现在天下洶洶动荡,很难说谁是英雄。

小武怒极,很想冲上去给这个狂悖的弟弟一个巴掌,不过听到他后面这句话,脸色不由得大变,似乎有点预感到什么了。

小武知道弟弟对自己一向不满,自己做这个亭长,成绩几乎没有,家财却消耗了许多。前几年家中还有数十亩薄田,这两年日渐减少。长安朝廷的规定,想走仕途,从低层小吏干起,要先计算家产,达到一定数目才能任用。而且每年近年底之时,都要重新上报家产数目。如果家产少到不符合规定,就该自动辞职,不必等到郡府发文解除。这是朝廷防止贪污的一种手段,因为家产有一定数量,做官必定不以搜刮为务,只以荣誉为第一目标。说来可怜,小武家产去年的计核数目已接近为吏的底线,不是靠着李顺这个乡里长老的面子,很难继续留任。父母也已数次提出让小武放弃亭长的职位,回家全力耕作。可是小武受了李顺的影响,执意不听。若不是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恐怕他会北上长安,进宫为郎中侍奉皇帝。那是多么可怕?多少殷实人家,都因为怀着接近皇帝,有朝一日能飞黄腾达的梦想,而最终一无所得,破帽遮颜溜回家乡的。

父亲是个忠厚的老头子,面色黝黑,手指粗大,一副多年劳作的痕迹。看到两个儿子的争执,他起初默然不语,最后在进食时,他还是忍不住,对着小武叹道,你这孩子,不为我们两个老人,也得为你兄弟考虑啊。现今我们还活着,你们兄弟也不好分家。如果这点田产日复一日地减下去,到时怎么过呢?他把手中的筷子轻轻拍下,显出一副毫无食欲的样子。

母亲也忧心忡忡地放下筷子,沉默不语。她是这样一种人,从不主动发表意见,兴许是因为自卑罢。一个一辈子劳作,不识字的妇女,相信男人是家里的主宰。她对儿子只有信任和爱,虽然从丈夫嘴里,隐隐感觉儿子或许有些不妥,但也拿不准。当小吏固然没有明显的利益,可也不是毫无所得,每当和乡里妇人们在一块的时候,她还是能觉察人家对她有一丝潜藏的尊敬。毕竟当了小吏就有升迁的可能,而一旦升迁,就有可能主宰这个里、这个乡,甚至这个县所有人的命运。从心底里,她隐约是支持儿子的,她多么希望像某个有儿子在外地任官的妇人那样,被全乡尊称为&ldo;太夫人&rdo;。这样的称呼原先是公卿夫人专用的,但民间早已将之降格,用来称呼二百石官吏的父母了。那听起来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死亦无恨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