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士官教官。红灯亮起来后,他高声喊道:&ldo;起立,挂钩!&rdo;大
家都把自己主伞包背后的引张索钩到座舱上方中间的拉伞钢缆上。
&ldo;设备检查情况报告!&rdo;跳伞长大声下达命令。
&ldo;12号检查完毕!&rdo;&ldo;11号检查完毕!&rdo;报告依次进行,直到
1号。
&ldo;靠拢,站到门前面去!&rdo;
第一个人走到打开的舱门口。给每个人下达的指令都是两眼平
视,不要向下看,这显然是从心理因素来考虑的。此外还要求大家
把双手放在门的外侧,绝对不要放在内侧。手放在门外侧之后,就
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人留在飞机上了。只要轻轻一碰,甚至连感觉到
后面的人要走上来,都足以使他脱离飞机。正如戈登说的,如果他
把手放在门的内侧来稳定一下情绪,&ldo;如果他不想跳,后面有12个
人也别想把他推出去。这就是恐惧的力量。&rdo;跳伞长一旦发现有人
把手放在门的内侧,就会把这个人拽回来,让别人先跳。
根据戈登的说法,大多数人&ldo;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到了即使不
带降落伞,也敢往下跳的程度。第506团总共有94%的人考核合格,
创下了一个到现在还没有被打破的记录。第一次是一个一个地跳。
只要谁到了门边上,腿上被跳伞长轻轻拍一下,他就往外跳。&rdo;
&ldo;我慢慢地走到门口,纵身跳进让人惊心动魄的广阔空间。&rdo;
韦伯斯特回忆说,&ldo;我的心都跳到嗓子眼儿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rdo;钩在拉伞钢缆上的引张索把主伞包的背后盖拽掉,系在伞顶的分
离索把伞衣从背包中拉出,接着人就离开了飞机。突然产生的气流
使降落伞立即张开,跳伞者可以感觉到张伞时的剧烈震动。
&ldo;从这时候开始,跳伞就很有趣了。我飘浮着向下落,不断地
摆动,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叫做来回打晃。我很高兴地四下张望,
只见天上飘着许多意气风发的伞兵,相互大声呼喊着。&rdo;
站在打开的机舱门口,显然是一种考验。那些以前在训练中表
现出色的、那些后来像普通步兵一样英勇作战而获得军功章的,都
可能会愣在那里发怵。有时候会给他们第二次机会。这个机会不是
在别人都跳下去之后,就是在第二天。通常,一个人只要发怵过一
次,就绝对不会再跳了。
e连就有两个人发过怵,死活不肯往下跳。其中一个是二等兵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