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中最怕的却是那些‘盈不足’的算学题,是实实在在的拦路虎,十之八九的考生都做不出来,在他们的眼里,这确实是太难了。
想想也是,让这些连数学基础都没有打牢固的学子们去解方程题,这不是让武大郎去打篮球,强人所难吗?
所以,自己施教的重点,就是解决这个难题了。
如何能更快捷,更简单,更直观的把试题给破解出来,这就是创新。
齐誉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然后,他又在日常的教习中边揣摩,边完善,最后形成了文本教程。
是的,一部由齐誉编写的理论教科书《盈亏有解》问世了。
此书先是由府衙礼房的经承审阅,然后再由庾大人批复,最后才雕版印刷出来。
再看内容。
此书第一次提出了‘未知数’的概念,比如设某某未知数为‘甲’,某某为‘乙’,以此未知数代入到假设的公式中进行计算。
理论创建简单,教授起来却很难。
齐誉本以为,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但之后却才发现,大多数的学子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理解。
唉,格物致知,谈何容易?
没办法,齐誉只得一天天的熏陶,慢慢灌输,直至他们形成这个概念之后,才讲起了破解之道。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
齐誉悉心传授着,认真讲解着,做起了一个辛勤耕耘的小园丁。
日见成效。
直到某一天,学子们惊奇地发现,那些原认为是无解的算学题,居然在齐先生独特的理论下变得迎刃而解了!
甚至于,任何关于盈不足的算学题,只要你罗列正确,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破解出来,效率奇高。
因此,齐誉在府学内出名了!
而且是实至名归。
刚开始时,那些个资历丰富的老教谕还对他的教程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可是,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老教谕们却震惊地发现,学子们的算学能力居然飞速地提高了。
事实胜于雄辩。
最终,老教谕们尽皆折服在了《盈亏有解》的理论之下,以至于后来,这些老家伙也主动地跑过来旁听蹭课了。
而府学对于齐誉执教的考评,也都是毫无异议甲等!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点小遗憾。
齐誉觉得,完全可以把教材编写的再丰富一些,更好地创新算学的理论。但是,这些无关科举的知识没人愿意去学,似乎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这还都是基于庾大人鼎立支持的结果,若换成是其他的地方官,估计连这些都难以实现。
也就是说,此书的问世,很大程度上是机缘巧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