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人类的敦煌冯骥才朗诵读 > 第44章(第1页)

第44章(第1页)

这一时期的首要使命是抢救。它为下一步以预防为主的科学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它再度更名为&ldo;敦煌研究院&rdo;。

(字幕:1984年)

这一名称不仅提高了规格,也扩大了规模。名称中对研究内容不再加任何限定,显示敦煌石窟及其遗书的蕴含之博大,已被举世认同。

为此,院下设立敦煌保护研究所、敦煌考古研究所、敦煌遗书研究所、敦煌美术研究所、敦煌音乐舞蹈研究所。还有资料中心、编辑部和摄影录像部。

(各所工作画面。有代表性人物的镜头)

一个庞大的全方位的将保护与研究合为一体的学术机构,面对着这个人类文化的宝库。莫高窟进入了它在文明事业中大有作为的时代。

段文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是在1946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被撤销的最艰苦的岁月,奔往敦煌的。他和常书鸿等早期来到敦煌的学者一起,把一生的时光都无悔无怨地放在莫高窟里了。

(段文杰20世纪40年代照片资料)

敦煌研究院的建立推动了科学性的保护与研究。1993年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所共同举办&ldo;丝绸之路古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rdo;。15个国家100多位的文物保护专家参加会议。它表明敦煌莫高窟开始运用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护古老的文化遗产了。

科学性保护主要是注重对石窟病害机理的研究,壁画修复技术的研究,还有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研究。从宏观保护到微观保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今所有危害石窟的或明或暗的因素,都已了如指掌,并有了相应的对策。

沙害是来自大自然的最大的危害。

莫高窟窟顶上是一片平坦的戈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沙丘,远处与鸣沙山紧紧相连。每逢西风骤起,沙子在窟顶戈壁上通行无阻吹过来,跟着就像瀑布一样从窟顶倾泻而下,堆积在窟前。每年大约有3000立方米的沙尘进入窟区!危害之大真是惊人。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过:

&ldo;在我十二年前(即公元1943年)去敦煌的时候,最低的石窟大部分埋在沙子里。&rdo;

把底层的洞窟一个个挖出来,曾经是常书鸿、段文杰一代人重要的使命之一。

然而,沙尘的危害不仅破坏景观,污染环境,还会侵蚀崖壁,磨损珍贵的壁画!

目前建立起来的&ldo;以固为主,阻固结合&rdo;的防护体系,是治理沙害有效的措施。它综合地应用工程、化学、植物等多种方式。除去栽种耐旱植物来防止风沙搬运之外,便是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与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将一种三角形耐热耐寒、高密度、尼龙材料的防沙网,设置在窟顶沙山周围,阻挡沙尘飞入窟区;同时在窟顶浮沙中灌注硅酸纳和硅酸钾,使沙粒板结,不能再流动。

(演示操作过程。展示防沙效果)

肆虐的风沙在这道尼龙网前变得驯服了。

这种经过反复试验而采用的高明的手段,使沙害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

装在窟门上的滤沙网是又一道严密的防线。不再有风沙来摩擦壁画敏感又美丽的皮肤了。

裂缝是来自地质本身的病害。

这里的地质属于酒泉系的沙砾岩。它是由小鹅卵石、沙土和钙质物胶结而成。它不像河南龙门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那样石质坚硬,易于雕刻,所以聪明的敦煌塑工们才采用壁画和泥塑方式来为佛造像。这种松软的沙砾岩,容易风化,浸湿后还会脱落。公元417年以来,这里有记载的地震就有数十次。大大小小、或明或暗的裂缝便是地质性病害的表现。尤其是榆林窟,所处地势低沉,崖壁常常被上涨的深谷溪流所淹浸,病害表现得尤为明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