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留在汴京了,他家船怎么办。
两千料的大船,现在建到一半了吧?
希望等他到家的时候,就能坐上了。
说起船只的事,纪彬还在奏章上请求开海运的文书,说是海外天高地阔,想去那边看看。
而且周边小国屡屡请求贸易往来,只是南军国有海禁,如今倒是走私十分猖狂。
这件事还挺重要的。
这里要说的是海禁跟走私的关系。
两者向来相辅相成,若是当朝实行海上禁令,那海上走私就会屡禁不止。
反而是没有海禁,开了海市,走私就会减少。
关键还在于,其他弹丸小国有贸易的需求。
像南军国地大物博,交易也只是为了赚钱,其实自己并不缺什么东西。
而其他番邦却不同,他们地窄人稀,很多东西都不够用。
在纪彬记忆里,他那个时空的史书上记载过,有个番邦小国请求中央之国允许卖给他们都弓,也就是兵器。
请求很久之后,一年才卖给他们三十多个,这就满足了。
可见那些地方东西有多稀缺。
现在这边的番邦也差不多。
可是如果允许海上贸易,又会多加另一件事,那就是海外番邦的白银黄金快速大量流失,这东西可不是再生的。
久而久之,那些番邦统治者就会不满,然后故意来犯,甚至伪装成海贼海盗,都是可能的。
所以说海禁一事太过复杂,不是说开就开,说关就关的。
说白了,地大物博的地方,内里经营好了那就什么也不缺,对海上贸易需求不高。
主要还是其他地方求着交易。
纪彬写下自己的看法。
在他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海禁对或不对,不能直接下定论,只能从几方面阐述好与不好。
这世上之事不是非黑即白,只要白的方面压过黑的一面,那就可以商议。
而他写下自己的见解后,倒是又觉得不妥,刚想烧掉,就会被眼疾手快的谢阁老拿走。
谢阁老您都六七十了,怎么还老当益壮。
纪彬无奈,只好让谢阁老看下去。
这海禁确实事关重大,不过谢阁老挑挑眉,倒也没说什么,只讲此事押后再谈。
纪彬也明白,这不是三五天可以搞定的,甚至不是三五个月可以定下的。
一切都要慢慢商议。
放下海边的事,手头又被塞了份盐税的文书。
好家伙,这是干什么呢,怎么一个比一个重要?
他能处理这种事吗?肯定不能啊。
但谢阁老却不准他放下,看完之后,必须说一番见解,否则连家都不能回。
世上还有这种上司吗?
不能吧?
纪彬这边苦哈哈地给太子打工,引娘则跟谭小妹一起游山玩水,今日去那个寺庙,明日去这个集会,玩得不亦乐乎。
南军国风俗本就开放,当今病着的圣人又不是个教条极严格的,女子们白日出行,夜里喝茶,倒也正常。
谭小妹便是谭刺史的小女儿,也是谭承乐的亲妹妹,活泼可爱,原本只是按照哥哥的要求来陪引娘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