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历史碎影PDF > 第37章(第1页)

第37章(第1页)

好了,接着来说他的故事。因家境的拮据,这个小商人家的男孩十岁才开蒙。小学校的旁边,就是那个被明成祖朱棣磔杀的方孝儒方正学先生的祠堂,男孩不知从何处竟觅得了这个道德家的一帧木刻画像,题上&ldo;永远保存&rdo;,装上镜框挂在了自己的居室的墙上。好多年后‐‐那时他已经死了‐‐鲁迅这样说到他和那个缑中乡贤:&ldo;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儒,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rdo;顺便提一下,男孩的出生地宁海,清代辖属台州府。

男孩小学毕业就到台州去念书了,可是那所学校学费昂贵,他听说省城杭州有一所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可以享受官费,就决定中途退学自修,准备报考那所学校。1918年初秋,改名为赵平复的少年从北乡的薛岙埠头坐上&ldo;宁波航船&rdo;,转道宁波从招商局买了一张开往上海的轮船票,到了上海又坐上开往省城杭州的火车,来到了位于西湖边上旧&ldo;贡院&rdo;院址的浙一师。同学多为贫苦子弟。学校不仅免学费,而且食宿便宜。赵平复在一封家书中这样向父母汇报在学校里的心情,&ldo;战战兢兢,如履深渊,如履薄冰&rdo;,因为一种道德使命感的驱使,他的日子过得像一个苦行者,&ldo;于身体则晨昏谨慎,饮食适宜,于功课则克勤自进,努力前行,修养品性,完善人格……&rdo;到读书的第二年,寒假回家,赵平复就和老家一个老童生的女儿结婚了。这个还未脱尽童稚味的青年很快就做起了父亲。可在他毕业前,他未满两周岁的儿子染上了麻疹‐‐&ldo;鼻息的呼引如风箱一般&rdo;‐‐针药无效,竟然夭亡了。接到消息时他在杭州,他感到&ldo;心,如蔽了一张黑布那样&rdo;。

他变得怕回家。放假了,同学星散,他一个人待在空旷的校园里,要么就在夜色下的西湖边像个疯子般乱走,走得心力交瘁了才回到学校,把自己交给逼仄板床上的睡眠。一边是夫妻间的琴瑟异趣,一边是年轻人对爱情的天然的向往,这撕心般的纠缠中他只有把自己交给或许也并不可靠的文字,涂抹日记以遣闷怀。同学都在轰轰烈烈地恋爱,那湖边的爱情带着江南水汽的迷蒙,也带着那个年代新青年的革命腔加文艺腔。只有他,只是&ldo;看着时表的空跑&rdo;,&ldo;过的是渣滓的生活&rdo;。西湖边上的春梦,虽说醒来后了无一痕,但在梦里抱着&ldo;伊&rdo;,&ldo;久长的kiss&rdo;,纵是醒了也还是如饮过葡萄酒一般的酣畅的,也难怪他不想回去了。

可是又有谁逃得过生计问题呢,革命家不能空着肚子去喊口号,恋爱家也不可能兜里没有一点下馆子的钱就去泡女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同学们聚在一起谈以后的志向,赵平复同学说了一通云里雾里的话:&ldo;我,好比是几何学上的所谓的点,有位置而无长、宽、厚,有时它渺不可言,在轻尘中飞荡,实在毫无意义,有时它会扩充到无限大,穷宇宙所不能盈。真正的我,应该是几何学上理想的点,能过一点,可作无限长之直线,通过一点,可作一任意形状的曲线。&rdo;这时候的他已经在复习功课,准备报考设在南京的国立东南大学。这年7月初,赵同学取道上海,坐了八个小时的慢班火车到南京,冒雨去报名时得知报考有两千多人,而实际录取不足五十人,又被告知若录取需学费60块银洋,一腔热望好似给雨浇了个透湿。

两种生活:一个现代&ldo;文青&rdo;的经济和爱情生活,以柔石为例

一个左翼自由撰稿人的经济生活(2)

落榜的消息是意料中的,但赵平复还是感到&ldo;死神的翅膀在我头上拍着&rdo;。不得已,到了9月,由一位朋友举荐,他应聘到杭州葛岭一个姓应的留法博士家,担任应家两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1923年甫出校门的青年赵平复的心境是灰黯的,世界正是末劫之年,满目疮痍的河山,即将被赶入尘世的焦虑,使他在这一年的旧历正月初一就发出了这样的郁愤之声:

军阀专横于朝,贪吏欺诈于市,而一部分人民又遇焉不敏,甘心于自苦,辗转于水深火热,互相嘲弄,全不知自拔!(1923年2月16日日记)

而奔走途中的风雨飘摇也成了他步出校门后彷徨无依的内心镜像,其间流露的颓废心情几近于郁达夫式的&ldo;沉沦&rdo;了:

秋雨滴滴沥沥的落着,正如打在我的心上一样,使我的心摇曳出和秋同色的幽秘来。(1923年11月16日日记)

这已有了成年人沧桑感的&ldo;和秋同色的幽秘&rdo;,比之一年前不识愁滋味的&ldo;天云的变化,不要惊破我心,阻止我的去路,那些微波细浪,总能战胜它&rdo;(1922年5月22日日记),心境的起落实在霄壤之间。

第二年春,妻舅吴文钦帮忙联系,赵平复应聘到慈溪普迪小学做教师。这是由旅沪金融家秦润卿开办的一所小学,由&ldo;普迪学会&rdo;(类似学校基金会的组织)委聘校长,按年拨给办学资金。据闻当时的校长只知一味克扣敛财,给教师的年工资压低到了只给60块银洋。但赵平复在这里还是得着了所谓的&ldo;小学教师的清福&rdo;,这情致就是他在日记里所说的:晚餐后,十余位同事聚坐在牵牛棚下,嚼着杨梅,喝着白酒,自由地谈,任情地唱,互相说些个人经历的不平,而此时,微风吹动白衣,远处的晚灯透过牵牛花架的叶子投在身上,一个个都像白衣飘飘的天使(见1924年7月3日日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