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能入上书房读书的皇孙,到底还是极少数,很多府里头都只能出一位,若是有庶子在的情况下,也就有两个人能去宫里读书,剩下的那些全都留在府里头了,由从外边请过来的先生教书。
胤祯府上就是这种情况,弘明在宫里边读书,剩下的全都在前院,除了这四个儿子,他还有五个女儿要操心。
本来他擅长的也就是带孩子一块儿玩,教育孩子这事儿经验实在不足,尤其是从一个突然变成了带一群。
所以打从开始教这群孩子们起,胤祯就盼着皇家学院和皇家女子学院提上议程的那一天,如今诸事已经尘埃落定了,自然也就到了可以提这事儿的时候。
胤祯先是跟自家四哥商量,之后又去找了三哥,这事儿由三哥来提才是最合适的,而且从三哥的角度,也最容易说服皇阿玛办这两家学院了。
胤祯去找三哥说这事儿的时候,表情极其自然,语气也尤为自然,很是不把三哥当外人的样子。
本来上辈子他们就打了很多年的交道,晚年的时候也时常聚在一块儿,就是这辈子嘛,还没来得及共叙兄弟情。
所以三爷就瞧见了一个相当自来熟的十四弟,明明是上门求他办事儿,却一副哥俩好的样子,一点儿都不拿自个儿当外人。
搞得!得他还以为自个儿是不是忘了什么,明明从前也没有过多的往来,他与十四弟年岁相差很大,十四弟出生的时候,他都快从上书房结业了,等到十四弟入了朝堂,那也是从一开始就跟在老八后头,与他压根就没什么关系。
说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可这兄弟之情也都是处出来的,他与十四弟就没这情分,当然了,在皇家兄弟送来就是冤家,没情分是常见的,结成死仇的那比比皆是,他与十四弟还没到结仇的份上,只是……不太相熟罢了。
三爷被十四弟亲近自然的态度弄得有点别扭,以至于轻而易举就答应了十四弟的提议,等把人送出府去,往回走的时候才反应过来。
他答应的有点儿太轻易了。
倒不是这事儿为难到他了,而是被人相求,怎么着也得端着点儿吧,一口就把事情应承下来,既显得他没有长兄风范,也不容易让十四记他的人情。
若是按照常理,他肯定得稍微端着点,推脱一二,才在十四的恳求下,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三爷晃了晃脑袋,也不知道是他着了十四的道,还是十四本性就是如此,自来熟的人虽然少见,但也并非没有。
不过应都已经应下来了,多想无益,总不能再把人拒绝了去,再说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次有兄弟跟他这般亲近。
说起来也是苦,额娘成为皇阿玛生下五子一女,他是额娘最小的儿子,上面还有四个哥哥呢,可能是个哥哥没有一个活下来的。
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二哥身边有四弟,大哥身边有八弟,后来长大了,四弟后边儿多了个十三,老八更厉害,老九、老十,还有十四都跟在老八后头。
可怜他也个皇三子,排行仅仅次于曾经的废太子和直郡王,后边一串儿的弟弟,迄今为止,一个跟他很是亲近的!都没有。
他要是有丰富的经验,也不能被十四这一出给整懵了去。
三爷没有与之亲近的兄弟,但是有文采,别看他对皇阿玛挺犯怵的,要不是皇阿玛,他也不至于背上告密小人的名声,这简直就是硬塞过来的。
但是再怎么犯怵,这么多年也都过来了,不影响他上朝参政,也不影响他上折子。
三爷考量了半天才下笔,这事儿没威胁到哪些人的利益,不至于会有什么人反对,皇阿玛应该也不会反对吧。
皇阿玛那么多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些年阿哥所一直都很紧张,上书房那边也是,学生多了,伴读也跟着增多,每个学生还得配上好几个的哈哈珠子,上课占用的房间是越来越多,老师们也跟着增多。
能留给他们上课的就那么大点儿地方,所以只能是越来越挤,很难协调得开,总不能师生跑到御花园去上课吧。
紫禁城虽大,但里头待的人多了,也是一样的拥挤,要不然皇阿玛这两年怎么那么喜欢去畅春园小住,还不是觉得畅春园那边更为宽敞。
皇阿玛有去检查功课的习惯,之前去上书房那是顺路的事儿,往后去检查功课,也还是在紫禁城边上比较好,皇阿玛多溜达一会儿,也算是锻炼身体了。
也省得老人家总是殚心竭虑,不注意自个儿的身子骨,阿玛再怎么样,也是自己的阿玛,谁知道兄弟上位之后是什么样呢,福全二伯的下场,他可是亲眼瞧见过的。
第116章
除了还在圈禁当中的直郡王和八贝勒,众兄弟都是四爷用惯了的,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也是如此,每个人是什么样的秉性,擅长哪方面的差事,能力如何,四爷心里头都大致上有个数。
所以如今用起来也是相当顺手。
这一点在前两年就已经有人察觉到了,最近的体会可以说是愈发明显了。
除了已经习惯的胤祯,大伙,包括本来就跟在四爷身边的臣子,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适应。
比如回京述职的年羹尧,他跟着四爷的时间不算早,但绝对是在十四爷前头,而且是坚定的四爷党,连自个儿的妹妹都在前几年的时候给四爷做了侧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