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介 > 第163章(第1页)

第163章(第1页)

维新派的学会、报刊、学校所组织和影响的基本群众是对政治现状不满,朦胧地要求新的出路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绅士。维新派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在他们的报刊上,提出了&ldo;民权&rdo;的口号。西方资产阶级所讲的民权,其实是资产阶级之权。维新派有时明确地说,他们所要的乃是&ldo;绅权&rdo;。梁启超说:&ldo;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rdo;;&ldo;欲用绅士,必先教绅士,教之维何?唯一归之于学会而已&rdo;2。他们以为通过学会可以把他们所依靠的这种绅士力量组织起来,并通过学会及其他宣传教育工具而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维新主张灌输到这些绅士中间去。

在立强学会时,维新派并没有把学会当作政党。梁启超后来说:&ldo;彼时同人固不知各国有所谓政党,但知欲改良国政,不可无此种团体耳。&rdo;1但是后二、三年成立的南学会、保国会这样的组织,有了比较明确的政纲,虽然组织还非常松散,可以说已经是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保国会活动的时间很短。在它成立一个月后就有御史黄桂鋆上奏弹劾说:&ldo;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且该举人等无权无势,无财无位,赤手空拳,从何保起?抵制外人则不足,盗窃内政则有余。况即如所说,浙人保浙,滇人保滇,川人保川,推而广之,天下皆为人所保,天下不从此分裂乎?名则保其桑梓,实则毁其家邦,此风万不可长&rdo;。&ldo;如保浙会、保滇会、保川会,皆由保国会党包藏祸心,乘机煽惑,纠合下第举子,逞其簧鼓之言,巧立名目以图耸听,冀博一准办之谕旨,便可以此为揽权生事之计&rdo;2。

康有为力求不被误认为造反,但在封建守旧派看来,他的这种组织活动却大有造反的嫌疑。保国会有的发起人从签名簿上删去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别的御史也上书弹劾。军机大臣刚毅还准备查究。据康有为说,由于光绪皇帝说了&ldo;会为保国,岂不大善&rdo;3,才免于查究。但经此挫折,保国会也就涣散了。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的确起了重大的作用。虽然是混杂着封建思想的不纯粹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比起传统的封建思想来,毕竟是新鲜的和有锐气的。它冲破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空气,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求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一时社会风气大变。

有一个当时人描写说:&ldo;至戊戌春康君入都,变法之事,遂如春雷之启蛰,海上志士,欢声雷动,虽谨厚者亦如饮狂药&rdo;1,康有为的学生欧榘甲后来回顾说:&ldo;斯时智慧骤开,如万流潏沸,不可遏抑也&rdo;2。胡思敬则说:&ldo;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以后,士习日嚣,无赖者混迹报馆,奋髯抵掌,议评国政。农学、商学、算学、蒙学诸名色,此犹一家言也。津、澳、闽、粤、湘、汉之间,私署地名,大张旗帜,以次流衍,都二十余家,而《时务报》蔓延最广。&rdo;3这个维新运动的反对者的愤愤的叙述恰恰反映了这个新思潮的声势。

维新派要求的只是改良而不是革命。但是他们通过学会、学校、报刊,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卷入政治运动之中,使他们在思想上资产阶级化,他们又通过这些工具而使资产阶级分子政治化。他们的宣传组织活动所起的影响,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意愿,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作了准备。

--------------------------------------------------------------------------------

1《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133。

2《上海强学会序》(康有为撰,以张之洞名义发表)。《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385-386。

1《上海强学会章程》。《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392、393。

1《戊戌履霜录》卷二,民国二年刊本,页2。

2《翼教丛编》卷三,光绪二十四年刊本,页26。

3《上清帝第二书》。见《戊戌变法资料》第二册,页149。

4《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521。

5《严几道诗文钞》卷之四,上海国华书局民国十一年版,页17。

6《湘报后序下》。《谭嗣同全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4年版,页139。

1麦孟华记康有为在保国会的讲词。《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407-410。

2《保国会序》。《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397、398。

3《保国会章程》。同上书,页399。

1《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446。

1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同上书,第一册,页300。

2《上陈宝箴治湖南应办之事》。《戊戌变法资料》第二册,页553、555。

1《莅报界欢迎会演说词》。同上书,第四册,页254。

2《禁止莠言折》。同上书,第二册,页465。

3《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143。

1罗振玉:《贞松老人遗稿》。同上书,页249-250。

2《论政变为中国不亡之关系》。同上书,第三册,页156。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