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看另一边,15岁组的半决赛。
魔都队的教练正在分析总结:
“好,就是这样打,那个张雪怡果然比较弱。
下一局估计林嘉奇会全力放手一搏,但是也不用怕。
你们只要压制住林嘉奇的反手,不要让他正手轻易的侧身暴冲即可。
林嘉奇正手或许有一击必杀的能力,但是他的反手没那么容易做得到。
你们只要控制住或者防住林嘉奇的反手,然后在张雪怡身上打出优势。
就可以轻易的把优势转化为胜势。”
何才祺教练也对林嘉奇、张雪怡做指导:
“现在对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专门针对张雪怡这一点。
首先,张雪怡你要全力防守求稳,不要让他们轻易突破你这一点。
然后林嘉奇你有机会就一定要放手全力一搏。
你们反手也尽量压对面的女队员,也针对她打。
尽量让张雪怡尽少接球,就结束回合。”
“感觉没那么容易的,它们老是压我的反手。
我的反手也不容易打得死人,我的正手不容易用出来啊!”
“侧身啊,正手有机会就一定要多侧身”
第二局比赛开始:
王思瑶发球,林嘉奇接发球。
纯下旋不出台短球,王思瑶发得又低不转。
双打发球基本上大多数都短下旋很转的发球。
需要很强的手腕力才可以拉出高质量的拧拉。
林嘉奇不管三七二十一,拼了!
一步跨进台内,抱中抱月引拍侧拧了一拍,这是霸王拧!
可惜现在的霸王拧已经雄风不在了。
霸王拧也就是所谓的侧拧,在40mm小球时代,弧线明显,旋转强烈。
特别是张继科的手腕力量大,侧拧的质量比较高,旋转特别强。
所以获得了霸王拧的称号,世界少年,事实上拧拉比不上一般的前冲弧圈球。
也比不上加转弧圈球,只是在张继科的锦集里它很强。
拧拉只是以线路取胜,先上手后继衔接正手反拉、反撕取胜。
到40+大球发球的旋转度进一步下降。
使用拧拉的人越来越多,侧拧这种霸王拧已经完全不吃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