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甲午战争史戚其章读后感 > 第32章(第1页)

第32章(第1页)

睦仁的宣战诏书,颠倒黑白,满篇诡辩之词,实不值一驳。但既要发动侵略战争,只有如此厚颜无耻地强词夺理了。公布诏书之日,睦仁特遣敕使从一位公爵九条道孝到伊势太庙和孝明帝陵奉告宣战之事。

中日正式宣战后,两国政府皆委托美国代为保护居住于敌国的商民的合法权益,皆经美国政府同意。八月三日,总理衙门向各公使馆致送保护各国商民教士之照会,内称:&ldo;现与中国寻衅者只日本一国,此外有约各国悉皆交好如常&rdo;。凡各国商民教士之在中国境内者,中国均应照约保护。本衙门已电达北洋大臣,分电各直省将军、督、抚知照,预为告诫,毋令愚民误会,别酿事端。仍祈贵大臣转饬各口领事官,晓愉各本国商民教士照常办事,勿因日本开衅致为惶惑可也&rdo;。注31四日,总理衙门照复美国公使田贝,允准&ldo;保护在各口之日本臣民免受凌虐&rdo;。并对于&ldo;日本人之现在满洲、蒙古地方游历寄寓者&rdo;,亦&ldo;一体保护,俾其各得平安旋回各口&rdo;。注32随后,欧美各主要国家,除俄国外,皆先后声明局外中立。

注释:

注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英使欧格讷问答》,《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30),附件‐,第15卷,第23页。

注2《章京舒文等与英使欧格讷问答》,《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科》(1234),附件一,第15卷,第25页。

注3《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40),第15卷,第26页。

注4《翁文恭日记》,甲午六月二十五日。按&ldo;仁至&rdo;不讲,疑&ldo;仁&rdo;为衍字,&ldo;至&rdo;为&ldo;釜&rdo;字误笔。

注5《发北洋大臣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48),第l5卷,第29页。

注6《复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34页。

注7《总署来电》,《甲午战争电报录》上卷,见《东行三录》,第145页。按:&ldo;未复&rdo;二字,原文作&ldo;末后&rdo;,据文义校改。

注8《复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31页。

注9《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32页。按:&ldo;莪启&rdo;为&ldo;青木&rdo;之音译。

注10《发天津中堂》,《节录龚大臣中英往来官电》,见《中东战纪本末三编》第2卷,第38页。

注11《盛星怀致盛宣怀电》,《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28页。

注12《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91),第16卷,第3页。

注13《寄总署》,《甲午战争电报录》中卷,见《东行三记》,第150页。

注14《卫汝贵致盛宣怀》,《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35-36页。

注15《盛宣怀致马玉崑电》,《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41页。

注16《盛宣怀致总署总办电》,《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33‐34页。

注17以后日谍只能用明码暗语传递情报,既不方便,也易被识破。

注18《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87),第15卷,第35页。

注19《总理衙门行北洋大臣文》,《朝鲜档》(2051)。

注20《复丁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36‐37页。

注21《军机处发李鸿章转汪凤藻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60),第15卷。第32页。

注22《翁文恭公日记》,甲午六月二十七日。

注23《张謇致翁同龢密函》。

注24《翁文恭公日记》,甲午六月二十八日。

注25《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63),第15卷,第35页。

注26《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致各国公使照会片》,《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62)附件一,第15卷,第34页。

注27《发北洋大臣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77),第15卷,第38页。

注28《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687号。

注29《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89),第16卷,第2--3页。

注30《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610号。

注31《总理衙门致英国公使照会》,《朝鲜档》(2007)。

注32《总理衙门致美国署公使田贝照会》,《朝鲜档》(2016)。

第三章中日陆海决战

第一节平壤之战

一四大军入朝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陆军的一次决战。从中国方面来说,早在两个月前已经开始为这次决战进行准备了。先是在七月十四日,光绪即降旨命李鸿章速为筹备,即派一军由北路进发,另派南路军由海路接应叶志超军。从七月二十一日开始,南北两路援朝军同时分批登程。北路入朝之援军,即所谓四大军。

在四大军中,最先入朝的是盛军和毅军。盛军原驻天津小站,由记名提督宁夏镇总兵卫汝贵统率,是当时淮军中最大的一支,共有十八营。七月二十一日,卫汝贵先率第一批盛军六营由塘沽乘船至大东沟,从陆路转赴朝鲜。第二批四营后发,亦由大东沟登岸转赴朝鲜。第三批三营,系乘船至营口登岸,再起旱赴朝。先后三批赴朝盛军,共十三营,合计六千人。其番号是:中军正营、中军副营、中军右营、中军后营,中军传字正营;左军正营、左军左营,亲兵炮队营;右军正营、右军右营、右军后营、亲兵马小队、亲军步小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