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帝国霸业钷矿 > 第九十四章功高盖主(第1页)

第九十四章功高盖主(第1页)

关于范蠡之于勾践的重要性,有一件事情能很好的说明。范蠡在陪同勾践入吴的三个月后,夫差在宫中召见了他们,勾践跪着,范蠡站着。夫差是非常欣赏范蠡的,他甚至有打算把范蠡收在麾下,牵制讨人嫌的伍子胥。

当着勾践的面,夫差给范蠡做起了思想工作,“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

当听完夫差这些刺心的话后,范蠡还没有回话,勾践就已经痛哭流涕不省人事了。勾践知道,他现在身处险境,唯一能帮助他脱险复仇的只有范蠡。一旦范蠡变心,勾践连回越国的机会都没有了,可见范蠡在与不在,对于勾践的命运是决定性的。

实际上勾践的忧虑是多余的,在眼下这个时局,只有傻瓜才会投靠夫差。站在范蠡的角度看问题,伍子胥固然有失圣眷,但余威犹在,此时范蠡要踏进这个火坑,未必就是伍子胥的对手,何况旁边还有一个贪财好色的奸臣伯嚭。退一万步讲,范蠡能将伍子胥和伯嚭一锅端掉,但之后呢?范蠡对夫差的性格也是吃透了的,躲都来不及,谁还敢进去掺合?

范蠡的选择和现代大学生求职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能直接进入超大型企业做管理,自然要比进入小微企业舒坦,之后呢?由于大企业的用人机制已经趋于完善,再往上爬又能爬到哪里?而如果进入小微企业,表面上看创业之路艰辛困苦,但一旦创业成功,那就是开国元勋,地位自然要强于超大企业的高级打工仔。诸葛亮不投东吴,就是不想做一个高级打工仔,范蠡同样也是做如是想。

一般来说,在一个大型利益集团中,一号人物是不能太厚黑的,真正厚黑的往往是二、三把手。一号人物玩厚黑,很容易让手下人产生难以自保的疑虑,二、三号人物玩厚黑,上不见疑,下不见猜,可以保全上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自秦而后的两千多年,实际上还是没有超越春秋战国定下的文明框架,一直在这个框架内来回折腾,朝兴夕废,周而复始。不停的换新瓶子,其实装的都是还是老酒,连味道都没变。因为统治需要,所以统治者并不需要智者,他们更需要忠诚的愚民,所以他们不遗余力的维护传统的阶级模式,要求百姓各安其所,安贫乐道,永远做顺民。

历代表面上尊儒,其实他们尊的只是自己的统治利益,并非真正的好学修心。就像有一些皇帝自诩虔诚尊儒尊佛,实际上没少干坏事。他们哪里是在尊儒尊佛,分明是在打着尊儒尊佛的幌子做坏事而已,却让真正的儒佛替他们背黑锅。真正的儒佛都是大善的,根本就不是他们那种做法。

研究文学其实很辛苦,文史不分家,研究文学必须要同时深入的研究历史,才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毕竟文学史本就是历史的一个极重要的部分。

范蠡的聪明,不在于他用了多少灭吴的计策,而在于他真正看懂了勾践,看懂了人性最真实的那部分。

范蠡知道见机而进,适可而止,收放自如,所以能安然抽身于世外,一笑浩歌归去,成就一代商圣传奇。而文种的失败就在于他对人性的理解太单纯,没有看透勾践这一层。

唐人李观对文种的见机不退感到非常可惜,“呜呼种!知吴之可以取,知越之可以强,而不知身之进退存亡,沉吟踌躇,……范生之书未释于手,越王之剑以承其咽,哀哉!”

历史上一号人物玩过厚黑权术的并不少,但整体来说,他们往往还都是一个相对阳光的形象面对世人的,而不是单纯的搞阴谋诡计。厚黑之术,交给军师即可,集团头子还是应该以宽怀示人,如果成天搞幕后交易,谁还敢来?

范蠡的求职选择,对现代大学生求职就业还是有一定启发的,能进大企业当然好,只是上升的空间因为竞争对手太多,而相对有限。即使做得再好,也只是拿丰富工资的高级打工仔。

如果选择一个刚处在创业阶段的小企业,一旦做大了,那就是可以参与利润分红的元勋,这是完成不一样的性质。

去大企业或小企业,这个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来定,不要把两种选择对立起来,毕竟计划超不上变化,只要对自己的发展有利就可以。

玩厚黑的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主公扮红脸,专玩正的,他们扮黑脸,专玩邪的。曹操有厚黑高手程晔,刘备有厚黑高手庞统,值得勾践庆幸的是,范蠡和文种都是不出世的厚黑高手。没有这两大厚黑高手,勾践进得去姑苏,回不到会稽。

范蠡的厚黑,是人们很少提及的,但就凭一件事情,范蠡的厚黑指数当在文种之上。以前讲过勾践为了骗取夫差的信任,跪在地上品尝夫差的粪便,这个厚黑之极的阴险手段,其实并不是出自勾践,而是范蠡教勾践做的。

和文种一样,范蠡同样看穿了夫差的虚伪和妇人之仁,他非常肯定的告诉勾践:只要勾践“求其粪而尝之,观其颜色,当拜贺焉,言其不死,则大王何忧?”

勾践在吴都为奴的两年时间里,虽然夫差一直顶着伍子胥的压力,善待勾践,但对勾践还是有所怀疑的。当勾践像狗一样趴在地上,舔着夫差新鲜的粪便,大声称赞着粪便的美味时,男人征服男人的极度快感瞬间击垮了夫差。自此之后,夫差不再怀疑勾践,伍子胥说了一箩筐的危乎险哉,全成了无用功。

正因为范蠡对勾践有救命之恩,刚回到越国,勾践就痛哭流涕的给范蠡一个天大的承诺,“不谷(即寡人)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这是什么待遇?按戏文的说词,这就是一字并肩王!

如果是别人,对于勾践真心的报答,接了也就接了,但范蠡还是“巧颜令色”的拒绝了。范蠡拒绝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勾践对他已经起了杀心,他哪还敢往火坑里跳。

都说君主喜欢烹良犬,藏精弓,但烹犬藏弓的前提往往是权臣功高盖主,让君主产生了对失去权力深深的恐惧,韩信死在这上面,年羹尧同样如此。特别是在创业成功后,往往就是君主从创业功臣手上收回权力的时候,有些聪明人已经事前瞧破杀局,悄然隐退,比如张良,再比如小说里的邬思道。

都说刘邦敬张良如师,吹捧上了天,但这是在张良主动归隐之后,如果张良恋栈不去,刘邦早就把子房先生踢到牛棚里了。在汉初三杰,刘邦最忌惮的就是张良与韩信,但即使是对刘邦威胁最小的萧何也不得不贪污以自保,可见功臣保全之难。

范蠡的考虑正是如此,等到灭吴之后,范蠡之于勾践来说就是功比天高的恩主。但如果他继续赖在位子上,会给勾践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会让勾践骨子里的自卑变态发作,更何况男人最羞于启齿的吃粪主意就是范蠡出的。

如果说范蠡刚入越效力时,对勾践为人还不太了解,但当勾践坦然的接受吃粪时,想必范蠡暗中倒吸了一口凉气。满脸堆笑的吃另外一个男人的粪便,不是铁石心肠的人是做不出来的。勾践为了复仇,连最基本的男人尊严都不要了,勾践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正是因为看到了勾践骨子里的戾狠,所以在成功灭吴,范蠡铁了心要离开勾践。

人性有一个特点,经常在在恩主离开之后感恩戴德,但很难容下恩主成天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因为这样容易给自己造成一种自卑感。为了勾践的面子,范蠡也必须离开,否则勾践会非常不自在,这对范蠡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在灭吴之后归国的路上,范蠡突然开了小差,没有跟随勾践回到会稽,而是写了一封辞职信。勾践有些不爽,问范蠡为什么要辞职,难道你认为寡人会杀了你?范蠡话说的虽然比较隐讳,但意思非常清楚:当初你受辱于夫差,我是见证人,就凭这一点,我必须离开。

在灭吴之前,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教训,可以与人共患难。但当大功告成之后,勾践猜忌刻薄的本性也就没有隐藏的必要了,他在回信中威胁范蠡:“子听吾言,可以分国;不听吾言,妻子为戮!”

如果勾践不说这些鬼话,或许范蠡还心存侥幸的回来。但勾践这些发自肺腑的真话却暴露了勾践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强横与残忍,让范蠡坚定了离开的决心。

为了躲避勾践的追杀,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在几经辗转之后,范蠡变易姓名来到了齐国,做起了买卖。不过范蠡并没有忘记他的知心好友文种,范蠡在抵齐之后,给文种写了一封信,劝文种认清勾践的霸道嘴脸,早点离开,早点脱险。

这封信非常有名,原文如右:“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这三个著名成语,就出自此信。

范蠡的意思非常明确:自古功高盖主而恋栈不去者,鲜有好下场,只有事可而止者,才能保全天命。当初范蠡选择辅佐勾践,只是借勾践这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男儿抱负,并非贪恋富贵。见机而进,辅越灭吴;事可而止,浩歌归去,这才是大智慧大聪明,如果范蠡有一丝犹豫,等待他的将是冰冷的铁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