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人的前营一片混乱,在呼呼的夜风中,连成一片的营帐被烧得噼里啪啦,火光把半边天都照红了,惊惶失措的大食士兵四处乱窜,结果被结成一队队的拜占庭士兵象砍白菜一样被砍翻在地。
等到左、右、后大营的援军赶到时,没有什么损伤的拜占庭士兵已经撤回了埃里温城,留下一片狼藉的营地和数千具尸体。
在埃里温城墙上看到大食营地四处火起的拜占庭众将们纷纷恭维易常胜的神机妙算。易常胜却摆摆手,&ldo;不要恭维我,这是我从唐人学来的小把戏。不值得一提。&rdo;
暴跳如雷的穆萨.伊本.赛海勒连杀了十几名前营将领军官,才止住了他的怒火。
天一亮,穆萨.伊本.赛海勒就下令,全军不顾一切地向埃里温发起进攻,激战又开始了。
极度惨烈的攻城战已经连续打了二十几天了,攻守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了。
易常胜却知道,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他下令全军加强守备巡逻,严防大食人晚上偷袭。
每晚,易常胜在城墙上的最高处,箭楼上点燃一个火把,左右晃动三下,这时,整个埃里温城从北到南所有的要点都要依照次序,把自己所在的火把举起来,左右晃动三下。易常胜就是靠这个方法来查看这个埃里温城整个夜防情况。
但易常胜还是不放心,他每晚都到要害处偷偷地巡视,查看各处守备情况。
这天夜里,易常胜带着两个护卫来到在南门,一路走来,疲惫不堪的士兵们都在强打着精神,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注视着城下的一举一动。
易常胜很快就要走完南门的防线,他来到一个偏僻的拐角处,从这里通向东门防区。在跳动的火把光芒中,易常胜发现一个值夜班的士兵依靠着他的长矛,正昏昏入睡着。
易常胜站在那位士兵后面许久,那位可怜的士兵实在太困了,一点都察觉不到后面的威胁。易常胜一言不发地拔出佩刀,对准那位士兵的后背,狠狠就是一刀。巨大的痛楚让士兵从睡梦中清醒过来,他挣扎着转过身来,发现他们的统帅,那位年轻帅气的王储脸色铁青地拎着一把血淋淋的弯刀站在自己的后面。
看着士兵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易常胜对围过来的军官士兵们说道:&ldo;如果敌人这个时候从这个位置摸上来,我们将损失多少好弟兄?&rdo;
看着周围众人吃惊的脸,易常胜冷冷地说道:&ldo;我只不过让他永远保持这个姿势,以后我发现谁值班偷睡,就是这个下场!当值军官,是你吗?你现在不是军官了,你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了!&rdo;
走到东门上的易常胜望着远处漆黑的一切,心里暗暗地想着,&ldo;我们能坚持多久?&rdo;
围困埃里温城已经是第五十七天了,大食军队和拜占庭军队仿佛是两个耗尽内力的武林高手,就看最后一根能压垮一切的稻草落在谁的身上。
在埃里温城里和城下的拜占庭军队和大食军队谁也不知道,塔温尼亚将军不但攻陷了已经饿地奄奄一息的图塔克,而且一口气攻陷了十一个堡垒,现在在他的面前只剩下三个不大的堡垒。但是埃里温城能坚持几天呢?
在埃里温城北数十里处的高地上,一支军队正在集结,看旗号我们知道,这是大秦三个营的陆军和五个营的利州守备军。
领军的是陆军中校李远谋,他是名将李嗣业的长子,十四岁就参军,而且是虎父无犬子,在军中屡立战功,所以刚三十岁就已经是中校了。
他一直驻守在镇山城(车臣的格罗尼兹),那里有陆军三个师,还有近五万的守备军,而参谋总部给他们的任务除了防守高加索山脉,就是协助拜占庭易常胜王子在小亚细亚的行动。
易常胜决心守埃里温城后,就派出传令兵到镇山城通报情况,虽然他没有报多大希望,但是他的心里一直认为,如果有大秦的支持,他会觉得踏实的多。
接到易常胜的通报,镇山城守将自然要派出援兵,要是眼睁睁看着国王陛下的小舅子在孤城里被干掉,怎么也说不过去。
根据指令,镇山守将只能调动三个营的陆军和五个营的守备军,而且还要立即向陆军部和总参谋部报备。于是由三个营的陆军和五个营的守备军组成的援军从镇山城出发,向南进发。
一直到塞凡湖以南,大食军队在这里可以说是不设防的。因为你如果不设防,大秦骑兵还有可能不来,如果你要设防的话,那大秦骑兵肯定是要来的。心灰意冷的穆萨.伊本.赛海勒干脆把这一地区变成不设防地区,不布置一兵一卒。
大秦援兵很快就来到了埃里温城下,李远谋从探子那里知道双方在埃里温城下已经打的是筋疲力尽,就看谁轻轻一指头把对方戳倒。
李远谋毫不犹豫地下令准备对数万大食军队发起进攻。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三个营的陆军里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大秦第一女军官,长公主刘惠平中尉,一个是大王子刘远平上士。许多史学家一致认为,如果李远谋知道自己手下有两个这么狠的角色,一定不会这么快就下定决心冲击大食军,也大食也不会败的这么惨了。
刘惠平成为大秦第一个女士官,也成为第一个女军官,这一直在刘镇宇的力挺下才完成的,这也带动了数百名女军官和女士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