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谢绝黄袍,拥黎继承大位
袁死之后,民国政坛以声望与实力排列名次,袁的接班人,理应为段祺瑞。因此在袁断气之后,北洋系的军头与政客,如徐世昌、段芝贵、王揖唐等在京大员,和北洋系的封疆大吏冯国璋、张勋等驻京代表数十人,在中南海国务院,闭户密议,咸以段为当然人选。因此一袭群雄推戴的黄袍,在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的当晚,就要加诸段氏。而为段氏所力拒(不是&lso;婉拒&rso;)。这故事细节据说是这样的:
袁在弥留之时,未有留下任何遗嘱,只对在一旁送终的段徐诸氏,口述了几个字,一曰:&lso;他害了我。&rso;此&lso;他&rso;为谁?无人知晓也。袁又提到&lso;约法&rso;二字。然袁氏生前的&lso;约法&rso;,原有两部。一部是为他所废弃的,也是南方反袁派所要维护的&lso;民元旧约法&rso;;另一部则是袁某立法自制,而颇为美国宪法权威古德纳教授所赞许的&lso;新约法&rso;。袁氏但提&lso;约法&rso;二字,亦不知何指也。关于接班人的问题,他们只有拆阅袁氏留在&lso;金匮石室&rso;中的&lso;嘉禾金简&rso;了。在金简上,他们发现袁某提了三人之名,顺序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段因反对帝制,为袁所憎恨。故袁在生前,殊不愿提段氏之名。第三名据内侍传闻,原为&lso;太子&rso;袁克定也。但袁在病重时,明知克定为扶不起的阿斗,乃易以段名。因此在袁氏尸骨未寒的数小时之内,段的国务院内冠盖云集。北洋系文武大员数十人(包括公私代言人),坚持要段氏黄袍加身,作继任大总统。段不但拚力拒绝,并于会前密携黎氏之心腹同乡张国淦,亲赴黎府推戴。且亲向黎氏行三鞠躬国礼,以表示其作为下级底忠荩之忱。黎元洪于此也就接受推戴了。段乃嘱张国淦留在黎府,以便联系(黎张的从属的&lso;心腹&rso;关系,可以作民国时代,包括国共两党政权中,类似关系的典型。民国政要人人皆然。江泽民、曾庆红便是一例)。就一人返回国务院。在国务院中,段就碰到拥戴他的北洋系文武大员一致坚持继任大总统,非段不可。段力辩其非,驯至舌敝唇焦,满头大汗,数小时不得解围,云云。
【笔者附注】关于这一段氏拒绝黄袍的故事,笔者所根据的,除多种第一二手史料之外,耳闻之于若干口述史料,盖笔者幼年便曾在&lso;皖系&rso;的眷村中长大。先高曾祖均系淮军将领。与段佩统领,原属一支。先祖均平公民初曾在北京居住,先叔祖伯平且曾任安福议会的议员。父执辈亦多在北京上学,更与皖系要员,乃至段氏之左右手,王揖唐等有亲戚关系。王揖原名王志洋,进士及第后,西太后恶其名,乃赐名王赓,自号揖唐,终以字行。王原为我乡合肥的穷秀才,升斗不继。因与先祖为童年至交,乃由先祖聘请为我家塾师。先父叔姑姨辈,多是他的学生。其人青年苦学,先祖敬其诗文,曾一反三代之抗议,与王结为儿女亲家。并大力资助其参加乡试与会试。在我家课读六年之久,不意王竟连科及第,并乘机赴日本留学,回国再中留学生特科进士。以双重科甲资格入仕,宦途畅通,在清末民初,迭任中枢要职。迨段祺瑞由国务卿,复建国务院时,揖唐出任内务总长,如在清末便是吏部尚书。国共两党政权中的内政部长。因此在当时权倾一时的皖系之中,王与徐树铮,并为段祺瑞一文一武的两大心腹。对北京当时的政治掌故,正确无误的大道消息(不是&lso;小道消息&rso;),皖系上下,真是无有不知者。笔者幼年即嗜史成癖。当年从长辈口中所听所闻,终身难忘,及长治民国史,广采可信史料验之不误始敢慎重下笔也。(本篇所用著述史料,包括哥伦比亚大竹孚编纂之&lso;民国民人传&rso;;陶菊隐著「督军团传&rso;,后改编为&lso;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rso;。
黄征等著「段祺瑞与皖系军阀&rso;;章伯锋、李宗一主编之史料丛书,&lso;北洋军阀一九一二─一九二八&rso;,等新旧史书。)
&lso;北洋系&rso;是何种怪物
不过话说回头,这批翎顶辉煌的大员、北洋军阀,所隶属的&lso;北洋系&rso;,究竟是何种怪物?这儿我们倒稍有厘清的必要。因为日月推移,去古渐远,当年老辈的口头禅,什么北洋政府、北洋军阀、北洋系等等,可说是无人不知也。前辈史家如细加解释,就难免画蛇添足。但是时至二十一世纪,吾人仍然开口北洋,闭口北洋,而不稍加诠释,一般读者就不知所云了。
所谓&lso;北洋&rso;,原从清末官制,所谓&lso;直隶总督,北洋大臣&rso;,和&lso;两江总督,南洋大臣&rso;开始的。清制无宰相,各省拥有实权的封疆大吏,以接近京畿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最为尊贵。清末重臣,曾国藩、李鸿章,都曾任此职,权倾一时,成为大清帝国的实际宰相。庚子事变后,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上活活累死。弥留时在病榻上修&lso;遗折&rso;,保谏袁世凯继任此要职。
袁世凯于一九○一年底出任此职,至西太后死前一年(一九○七),她深恐这位权相,在她死后无人可以驾驭,乃把袁氏明升暗降,调任军机大臣,去其实权。迨两宫同逝,摄政王诛袁未遂,只把他开缺回籍,但袁在北洋大臣任内,羽翼已成。而继任的满族亲贵又过度颟顸,因此袁在北洋任内的文武旧属(包括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文武官僚),暗中仍听命于袁。迨武昌乱起,袁氏应诏复职。他原有北洋任内的文武班底,虾兵蟹将,一时随之俱起。这就是后来民国政坛上所谓&lso;北洋系&rso;的原始核心了。